重要! 個個AI模型都話可以處理長文和大量數據? Deepseek只係中游,Grok3 GPT4.1都要輸俾佢?

比特幣:新時代的安全避風港?

黃金與債券的避險魅力或隨著比特幣的崛起而減弱

比特幣或許不符合傳統避險資產的標準,但在主權風險上升和金融規範破裂的世界中,或許是時候重新定義「安全」的真正含義。

根據報導,黃金在五年內上漲了90%,但因為2020年單年就創造了超過40%的美元供應量,這使得黃金的表現幾乎無法跟上貨幣貶值的步伐。相比之下,比特幣的短期波動性與其長期韌性形成鮮明對比,自COVID-19市場崩潰以來,其增幅達到1,000%,超越了所有主要資產類別。

傳統上,避險資產通常是黃金和政府債券,這些資產在市場動盪時被視為安全的避風港。然而,隨著24小時不間斷的市場運作、地緣政治不穩定以及對主權系統的日益不信任,這種邏輯已經被顛覆,讓人不禁思考:避險的定義是否需要更新?

新的挑戰者出現了:比特幣。

比特幣的波動性很高,常常被誤解,並且在華爾街和主流市場中經常被視為投機資產。然而,自COVID-19市場低點以來,比特幣的表現卻異常出色。

自2020年3月的市場崩潰以來,比特幣的價格上漲超過1,000%。在同一時期,長期債券(通過iShares 20+年期國債ETF(TLT)來衡量)則從2020年的高點下跌了50%。即使是傳統的避險資產黃金,在經過貨幣貶值的調整後,其90%的增幅也顯得不那麼令人印象深刻。

儘管如此,比特幣的避險資格仍然受到投資者的質疑。在幾次最近的風險避險事件中,比特幣的表現更像是一種高風險資產,而非避險工具。

這些數據顯示,比特幣在某些事件中的表現與科技股的高風險交易相似。然而,在最近的關稅衝擊中,比特幣的跌幅低於納斯達克,顯示出在宏觀環境疲弱的情況下相對強勁。

NYDIG研究部門指出:「非主權的價值儲存工具,如比特幣,應該會表現良好。政治中立的資產應該能夠免受當前全球局勢的影響。」

比特幣雖然波動,但它具有全球流動性、去中心化、抗審查以及不受關稅或中央銀行政策影響的特性。在地緣政治緊張和金融壓制的時代,這些特性使得比特幣看起來比其他傳統避險資產更具持久性。

傳統的避險資產現在看起來並不那麼安全。黃金的增幅在考慮到貨幣擴張的規模後顯得不再驚人,而長期債券的表現也不佳,隨著30年期國債收益率接近5%,對於重債券的投資組合來說變得相當痛苦。

自上週四開始的賣壓中,納斯達克指數下跌近10%,比特幣下跌6%,TLT下跌超過4%,而黃金則下滑超過3%。與此同時,跟蹤美元對一籃外幣的DXY指數保持相對平穩,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上漲近8%。

從風險調整的角度來看,比特幣的表現與傳統避險資產如黃金或TLT相當。

回顧這四個主要的危機事件,可以看出一個模式:每次比特幣的賣壓都標誌著一個重要的長期底部。在COVID崩潰期間,比特幣跌至約4,000美元,這一水平至今未再出現。在2023年3月的銀行危機中,比特幣短暫跌破20,000美元後再次攀升。2024年8月的日元套利交易解除使其跌至49,000美元,這一水平也未再回到過去。如果歷史能給我們任何指引,當前的低點或許會成為下一個長期底部。

那麼,比特幣是否真的是避險資產?

如果舊有的框架——在恐慌時期低波動和下行保護——仍然適用,那麼比特幣確實不符合標準。

但在一個主權風險、通脹和不斷政策不確定性主導的金融世界中,比特幣開始看起來更像是一種投資者可能需要考慮的資產,因為它具備持久性、中立性和流動性。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也許比特幣並沒有失敗於避險測試。或許,我們對於避險的舊有認知需要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即在當前全球金融環境中,比特幣的角色可能正在發生變化。隨著傳統避險資產的表現不如預期,投資者或許應該重新考慮比特幣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這不僅反映了比特幣的潛力,也顯示出市場對於避險資產的定義正在演變。在未來的投資策略中,將比特幣納入考量,或許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風險管理工具。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