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幣區塊大小可能隨著數據刻印增長至4MB:研究
根據Mempool Research的報告,隨著數據刻印的廣泛應用,比特幣網絡的平均區塊大小可能會增長至每個區塊4兆字節(MB),這遠高於目前的平均水平。
報告指出,比特幣的平均區塊大小——即每個上載至網絡公共帳本的區塊所包含的數據量——目前略高於1.5 MB。
Mempool Research表示,如果數據刻印這種在區塊內有效編碼任意數據的方法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比特幣的區塊大小將會顯著增加。
區塊大小是比特幣網絡可擴展性中最重要的限制之一。相比之下,競爭對手Solana的區塊理論上可以存儲高達128 MB的數據。
根據報告,自2021年網絡進行Taproot升級以來,一些比特幣區塊的數據存儲量已達到2.4 MB。報告補充道,每個比特幣區塊潛在上限可達4 MB。
報告指出:“我們預測比特幣區塊鏈的潛在增長情景,範圍從回到數據刻印前的動態(導致增長緩慢)到數據刻印的廣泛採用(可能推動增長至每個區塊4 MB)。”
“在這些情景下,區塊鏈最早可能在2026年底達到1 TB,儘管2027年中至2029年似乎更為可能。”
比特幣的平均區塊大小隨時間變化的趨勢
比特幣最初是一個簡單的點對點支付協議,但其2021年的Taproot升級使得該網絡能夠支持更複雜的活動,包括創建和交易其他類型的代幣以及鑄造非同質化代幣(NFT)。
自那時起,比特幣的本地去中心化交易所和第二層擴展解決方案的興起,重新激活了這個最古老的區塊鏈網絡。
多位行業高管告訴Cointelegraph,隨著機構對比特幣的採用加速及其DeFi生態系統的成熟,比特幣本地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預計將成為2025年最熱門的主題之一。
然而,比特幣面臨來自其他區塊鏈的競爭,這些區塊鏈提供更多的區塊空間,能夠支持更複雜的交易,並可能為用戶提供更低的成本。
在九月,專注於數據可用性的第一層網絡Celestia公布了一個技術路線圖,計劃將區塊大小擴展至1 GB。
—
在這篇報道中,我們看到比特幣的潛在增長空間,尤其是隨著數據刻印技術的普及,這將對比特幣的可擴展性產生深遠影響。然而,這也引發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比特幣是否能夠在面對其他區塊鏈的競爭中保持其優勢?隨著DeFi生態系統的成熟,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將會加速比特幣的發展,但這也意味著比特幣必須不斷創新,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需求和競爭壓力。未來的幾年將是關鍵,尤其是在技術進步和用戶需求之間找到平衡的過程中。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