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計劃增購美國貨品五百六十億美元 平衡貿易關係
歐洲貿易專員馬洛斯·謝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透露,布魯塞爾正計劃將從美國進口的貨品增加五百億歐元(約五百六十億美元),以解決兩大經濟體之間貿易關係的不平衡問題。根據《金融時報》的報道,謝夫喬維奇表示,歐盟正向達成協議邁進。
在接受訪問時,謝夫喬維奇強調,歐盟不會接受美國對其貨品維持10%關稅作為貿易談判的最終結果。美國早前在三月對歐盟汽車、鋼鐵及鋁材徵收25%關稅,四月則對其他歐盟貨品加徵20%關稅。不過這些關稅已暫時減半,直至七月八日,雙方有90天時間進行更全面的關稅協議談判。
為了促進談判,歐盟27個成員國暫停了對部分美國貨品徵收報復性關稅的計劃,並提出雙方所有工業品免關稅的建議。謝夫喬維奇指出,通過增加液化天然氣(LNG)及農產品如大豆等購買,可迅速解決貿易逆差問題。
儘管前景樂觀,謝夫喬維奇也坦言,要達成一個令所有歐盟成員國及歐洲議會都能接受的協議將「非常困難」。目前,代表歐盟成員國進行貿易措施談判的歐洲委員會正主導這些討論。
除了針對貿易逆差,歐盟亦表明願與美國合作,應對中國出口激增帶來的影響。貿易專員認為,這亦是推動達成貿易協議的另一動力。
—
評論與分析
歐盟此舉反映出全球貿易格局的微妙變化與大國競爭加劇。歐盟在面對美國關稅壁壘的同時,主動提出大幅增加對美國貨品的採購,意在透過實際貿易行動來修正雙邊貿易不平衡,這是一種務實且積極的策略。尤其是液化天然氣和農產品這些美國出口強項,成為歐盟解決逆差的突破口,也象徵能源安全和農業合作成為雙方關係的關鍵議題。
然而,談判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歐盟內部的意見統一。歐盟由27個成員國組成,利益多元而複雜,不同國家對於關稅政策和對美態度有不同立場,歐洲議會亦須審視協議是否符合整體利益。這種多層面的政治博弈,使得協議難以快速落實。
此外,歐盟與美國合作抗衡中國出口擴張,透露出全球貿易競爭的多極化趨勢。中美歐三大經濟體在貿易政策上的互動,不僅影響全球供應鏈,也牽動地緣政治格局。歐盟在此背景下尋求與美國加強經濟聯繫,展現出在大國博弈中尋求平衡與合作的智慧。
總結來說,歐盟增加對美國貨品採購的計劃,不僅是解決貿易逆差的短期策略,更是長遠布局全球經濟版圖的關鍵一步。未來談判結果如何,將對歐美貿易關係及全球市場走向產生深遠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樞紐,亦應密切關注這些變化,尋找自身在新經濟格局中的定位與機遇。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