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央行官員兼德國聯邦銀行行長納格爾:建立歐盟儲蓄聯盟刻不容緩,銀行聯盟可隨後推進
米蘭訊 — 歐洲央行政策制定者及德國聯邦銀行行長約阿希姆·納格爾(Joachim Nagel)週四表示,建立歐盟儲蓄聯盟已成為當務之急,而更緊密的銀行聯盟則可在其後推動。
歐洲政策制定者正努力促進資本市場的更深層次融合,力求打破27個成員國間的分散局面。作為其中一環,他們正推動「儲蓄與投資聯盟」,旨在鼓勵散戶投資者為歐洲能源、防務及科技領域的投資提供資金,以縮小與美國及中國之間的生產力差距。
歐洲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已落後,這對歐洲公民的生活水平構成威脅。鑑於經濟集團間競爭日益激烈,以及歐美關係緊張,而歐洲大量儲蓄資金過往通常投向美國,納格爾強調「已無時間可浪費」。
「我認為第一步,這至關重要,就是要建立儲蓄與投資聯盟,在這方面做得更多。我相信這刻不容緩。」納格爾在米蘭一場學生會議上如是說。
「下一步,我們可以推動銀行聯盟。」他補充。
同場發言的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行政總裁安德烈亞·奧塞爾(Andrea Orcel)則表示,歐盟必須提升競爭力,他早前曾指出,若歐洲銀行能放寬規模限制,壯大實力,便能更好與美國銀行競爭。
奧塞爾過去欲收購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的計劃,因德國政府強烈反對而受阻,他對歐洲各國政府設下的整合障礙表示不滿。
納格爾表示,他認同奧塞爾關於提升歐洲競爭力的看法,並重申支持銀行聯盟的必要性。不過,他認為銀行聯盟首要是實現各市場間規則的統一,透過各國採納鄰國的最佳標準,之後才可推動銀行整合。
—
評論與啟示
納格爾提出先建「儲蓄與投資聯盟」再推銀行聯盟的思路,反映出歐盟在金融整合上的戰略調整。過去多年,歐洲銀行聯盟的推進因成員國利益分歧、政治阻力而步履維艱。納格爾強調先從促進儲蓄資金流向歐洲內部的投資,特別是關鍵產業如能源和科技,這不僅是金融問題,更是經濟競爭力和地緣政治安全的核心。
這提示我們,金融一體化不應僅停留在監管統一或銀行合併層面,而應從資本形成與資金配置的根本問題著手。歐洲若能成功建立一個鼓勵散戶投資的儲蓄聯盟,不但能減少對外部資金的依賴,還可為未來的銀行業整合打下堅實基礎。這種「從下而上」的資金整合策略,或許比純粹的「從上而下」監管合併更易獲得各國支持。
此外,奧塞爾提到銀行規模限制的問題,凸顯歐洲銀行業在全球競爭中的弱點。歐洲大型銀行難以形成足夠規模來挑戰美國巨頭,限制了其競爭力和資本配置效率。這反映出歐洲金融市場碎片化的根深蒂固。
對香港讀者而言,這場歐洲金融整合的嘗試提醒我們,金融中心的競爭不只在於市場規模,還在於資本流動的便利性、監管的一致性和政策的協調性。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面對內地金融市場開放及區域競爭,亦需思考如何在促進資本形成和資金動員方面尋求突破。
總結來說,納格爾的言論不單是對歐盟金融政策的呼籲,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在多元主權體系中尋求經濟安全與競爭力平衡的深刻對話。這對全球其他多國經濟聯盟亦有重要參考價值。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