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網市場重投比特幣懷抱:Monero遭交易所下架後的影響**
近期,全球多個暗網市場開始重新使用比特幣(BTC)作為主要交易加密貨幣,原因是專注於隱私的加密貨幣Monero(XMR)在主要交易所被下架,導致流動性及可得性大幅下降。根據區塊鏈分析公司Chainalysis的網絡犯罪研究主管Eric Jardine的說法,「當主要交易所下架XMR後,我們觀察到比特幣流入暗網市場的數量顯著上升。減少的可及性正迫使用戶回歸比特幣。」
這一趨勢的背後,是全球各國政府對暗網市場加強監管,特別針對涉及芬太尼(Fentanyl)交易的平台。根據執法機構的優先事項,暗網市場的監管程度與其規模及是否涉及芬太尼有直接關係——任何涉及該毒品的市場,都更有可能引起政府的關注與打擊。
### **隱私幣的困境:流動性下降,交易受阻**
在過去,許多西方的暗網市場已經全面轉向Monero,或至少將其作為比特幣的替代選項。但在Binance、OKX等主要交易所決定下架Monero之後,該幣的流動性與交易量大幅下降。OKX在2023年底下架Monero、Dash(DASH)、ZCash(ZCH)等隱私幣,而Binance則於2024年2月宣布計劃移除Monero。
Binance表示:「當某一代幣不再符合我們的標準,或者行業環境發生變化時,我們會進行更深入的審查,並可能將其下架。」
根據BitInfoCharts的數據,Monero的每日交易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已經減少了一半。這導致許多買賣非法商品的交易者無法獲得足夠的流動性,迫使他們重新轉向比特幣。
Jardine補充說:「要成為一種有效的交易媒介,某種加密貨幣需要足夠的流動性和可及性。當這兩者受到限制時,市場參與者自然會尋找替代方案。」
### **非法交易的真實比例:遠低於公眾認知**
儘管暗網交易經常被媒體報導,但實際上,涉及非法活動的加密貨幣交易僅佔整體市場的一小部分。Chainalysis的數據顯示,全球加密貨幣交易中,只有約0.14%(約500億美元)涉及非法活動。雖然這個數字看似龐大,但與整個加密市場的交易量相比,實際上相對較小。
此外,隨著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加強,穩定幣(stablecoins)作為非法支付手段的使用率正在上升。穩定幣發行方也在積極應對,例如由Tron牽頭的T3金融犯罪單位(T3 Financial Crime Unit),其中包括USDT發行商Tether和TRM Labs,已經凍結了超過1億美元的非法資金。
### **執法機構的關注點:芬太尼交易的影響**
Jardine指出,執法機構主要依據市場規模和是否涉及芬太尼交易來決定執法優先順序。由於芬太尼在全球範圍內被視為公共健康危機,任何涉及該毒品的市場都會面臨更高的執法風險。
「不同的市場對於芬太尼的態度各異,有些市場聲稱禁止該類交易,但未積極監管供應商;有些市場則公開販售芬太尼或其前驅物質(precursor products),」Jardine表示。
近期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對暗網市場「Nemesis」發起了打擊行動,該市場因涉及芬太尼交易而被關閉。同時,OFAC還制裁了市場運營者Behrouz Parsarad控制的多個加密貨幣錢包,包括44個BTC地址和5個XMR錢包。
### **評論:暗網市場的博弈與隱私幣的未來**
暗網市場與監管機構的對抗是一場長期的博弈,而比特幣作為最受監管關注的加密貨幣,卻因其普遍的流動性與可得性,仍然成為非法交易者的「回頭選擇」。雖然Monero等隱私幣提供了更強的匿名性,但當這類幣種的交易管道受限時,市場自然會選擇回歸比特幣。這說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隱私幣的價值在於隱私,但它的生存卻取決於交易所的支持與市場的接受度。
從監管角度來看,各國政府的打擊並未真正杜絕暗網交易,而是促使其模式不斷進化。從比特幣到Monero,再回到比特幣,這個循環展現了監管與技術的拉鋸戰。隨著未來更多國家可能對隱私幣施壓,暗網市場是否會尋找其他方式來維持匿名性?或者未來某些新興的隱私技術是否能夠突破現有的監管框架?這將是加密市場值得關注的未來趨勢。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