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巨頭受挫:美國收緊半導體出口管制,Nvidia與AMD面臨55億美元重擊
Nvidia(輝達)同AMD(超微)近日宣布,因美國新一輪針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限制,將面臨重大財務損失。Nvidia公佈,與其H20 AI晶片出口有關的損失高達55億美元,而AMD則預計受MI308晶片出口限制影響,損失約8億美元。這兩間公司於4月15及16日發出公告後,股價即時暴跌超過7%,帶動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於4月16日下挫3.1%。隨著美中貿易戰升溫,這些新措施不單動搖全球半導體生態,更令業界未來增長蒙上陰影。
出口管制:科技貿易戰新戰線
美國商務部於2025年4月9日宣佈最新出口管制,規定Nvidia的H20和AMD的MI308 AI晶片出口中國及其他地區必須持有出口許可證,並無限期生效。H20本來是Nvidia為配合拜登政府早前出口限制而設計,目標是保住中國這個AI市場,2024年相關收入估計達120至150億美元。AMD的MI308同樣屬高性能AI晶片,今次亦被納入限制,反映美國政府決心防止中國軍事及超級電腦能力提升。
這些措施其實是2022年拜登時代已開始針對中國高端AI晶片出口的延續,理由是國家安全。特朗普政府上台後更進一步,指像H20這類晶片有可能被用於超級電腦,風險極高。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指出,這次限制來得突然,令業界措手不及,加劇市場波動。中國市場對兩間公司極為重要,2024年Nvidia有13%收入來自中國,AMD更高達24%,今次出口管制直接威脅兩巨頭盈利。
財務與市場衝擊
Nvidia於4月15日公佈的55億美元損失,主要來自H20晶片庫存減值及未完成中國訂單。公司股價在翌日暴跌6.9%,市值一日蒸發逾1480億美元。AMD則在翌日披露,因MI308受限,損失預計達8億美元,股價大跌7.4%。半導體行業指標VanEck ETF下跌超過4%,其他晶片廠如美光、Marvell、博通也跌2至3%。設備供應商應用材料及Lam Research跌幅達4至5%,荷蘭ASML更因訂單遜預期及關稅不確定性,下挫7%。
這波衝擊不只限於半導體。納斯達克指數4月16日大跌3.07%,收報16,307.16點,主因是晶片股下挫,加上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警告關稅或推高通脹、拖慢經濟增長。科技巨頭Meta、蘋果、亞馬遜、微軟股價各跌約3%,Tesla更跌5%。「七巨頭」科技股兩天內市值蒸發逾1.8萬億美元,反映投資者深憂貿易戰長期化。社交平台X上不少人指出,地緣政治風險已開始拖累半導體行業的增長前景。
企業應對與產業影響
Nvidia和AMD現正急於調整策略。Nvidia原本設計H20就是為了避開早前的出口限制,但現時中國市場萎縮,2024年相關收入達170億美元。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4月17日在北京表示,希望繼續與中國合作,但暗示美國限制可能是談判籌碼。有分析指,Nvidia雖然損失55億美元,但以其3萬億美元市值來說尚算「可承受」,但警告美中芯片供應鏈或會「全面脫鈎」。Nvidia正加強美國本土生產,宣布未來四年將投資5000億美元於AI基建,主要與台積電合作。
AMD受中國市場依賴更深,8億美元損失雖然較小,但佔其AI晶片收入比例高。公司正積極開拓其他市場及加速本地生產,但分析認為要補回中國需求,至少需時數年。兩間公司目前仍可受惠於美國雲端巨頭如亞馬遜和微軟對AI需求,但短期盈利預測已被下調。
新限制亦衝擊整個半導體生態。台積電作為Nvidia及AMD主要供應商,美國掛牌股份亦有下跌,但公司對2025年持續看好,預計增長可達20%以上。亞洲方面,南韓三星及SK海力士跌3至4%,日本Advantest跌5%。全球芯片行業三個月內市值蒸發2萬億美元,顯示行業對貿易政策極為敏感。
美中科技競爭與長遠影響
出口限制是美國遏制中國科技崛起(尤其AI領域)更大戰略的一部分。中國AI新創DeepSeek的R1模型以低價媲美美國產品,促使美國朝野要求更嚴格出口管制。中國則加快自家芯片發展,以華為等企業為主,力圖自給自足。Tech Buzz China的Rui Ma警告,長期限制或導致美中半導體供應鏈完全脫鈎,中國企業有望利用過剩數據中心資源進行創新。
對美國而言,出口限制雖可保國安,但經濟反彈力不容忽視。美國半導體協會估計,出口限制每年令美企損失10億美元,而特朗普提出對台灣芯片徵收32%關稅(暫緩執行)更可能進一步擾亂供應鏈。美國現正推動「友岸外包」,加強與南韓、日本等盟友合作,雖可提升長遠韌性,但成本更高,創新速度或受拖慢。
前路未明,風險猶存
Nvidia和AMD合共損失逾63億美元,突顯半導體行業深受美中緊張局勢影響。4月16日納斯達克大跌,正是晶片股下挫和關稅憂慮的反映。Nvidia規模龐大,AMD業務多元化,短期尚有緩衝,但失去中國市場,加上潛在關稅壓力,增長前景堪憂。美國持續加碼出口管制,全球芯片業恐將走向兩極分化,創新進退維谷。現時投資者和企業管理層只能做好心理準備,期待豁免或美中緩和,但貿易戰暫時看不到降溫跡象。
編輯評論|美中科技冷戰下,香港與全球的啟示
這次美國針對AI晶片的出口限制,表面上是國家安全,但背後其實是全球產業鏈重組的開端。Nvidia和AMD作為AI時代的旗艦,短期內雖然可以靠美國本土及盟友市場「頂住」,但中國這個最大增長引擎一旦熄火,長遠必然影響技術研發和全球競爭力。最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芯片自主化速度會否因美國封鎖反而加快?過去華為被封殺,結果催生出自家5G與手機晶片,這種「困境反彈」效應極可能在AI領域重演。
對香港來說,作為國際金融和科技轉口港,這一波科技冷戰意味著兩大陣營的技術和標準將越走越遠,本地企業和投資者必須更靈活地平衡兩邊風險。短線看,科技股波動只會加劇,投資需更審慎;長線則要思考如何在「分裂」的科技世界中找到新定位。最終,誰能在創新、供應鏈韌性和國際合作之間取得平衡,誰就能在未來的AI競賽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