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製鋼預計2026財年淨利大跌43%,受中國出口及美國新關稅夾擊
東京 — 日本最大鋼鐵製造商日本製鋼所(Nippon Steel)於周五表示,受全球鋼鐵市場疲弱影響,加上中國出口增加及美國新關稅衝擊,公司預計截至2026年3月的財政年度淨利將大幅下滑43%。
日本製鋼同時透露,美國政府將於6月5日前決定是否批准其收購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的提議。
該公司預測截至2026年3月31日的淨利將降至2000億日圓(約14億美元),而2025財年淨利已下跌36%,至3502億日圓。
日本製鋼社長今井正(Tadashi Imai)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因經濟放緩導致供需缺口擴大,過剩產能及出口增加的情況未見緩和,這種艱難環境預計將持續整個財年。」
他補充指:「美國關稅的間接影響對我們盈利可能相當顯著,但直接影響有限,因為對美國的出口規模不大,且主要是難以替代的產品。」
日本製鋼斥資150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的計劃曾遭前美國總統拜登拒絕,目前仍在審查中。
今井強調:「我們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交易能順利完成。」
他重申,公司收購美國鋼鐵全部股權的核心方案仍是與美國當局談判的起點,並同時探索多項方案以爭取批准。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1月20日開始第二任期時曾表示,他「不介意」日本製鋼買入美國鋼鐵少數股權,但這將需要重組交易結構。
今年3月,特朗普指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重新審查該收購案,以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行動」。
日本製鋼副董事長、該交易主要談判代表森孝宏(Takahiro Mori)表示,預計CFIUS將於5月21日前向特朗普提出建議,特朗普預計於6月5日前作出最終決定。
森孝宏說:「我們依然相信收購美國鋼鐵不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風險,但最終結果將取決於特朗普的決定,因為這宗交易已超越國家安全問題,成為政治議題。」
(1美元兌145.33日圓)
—
評論與啟示
日本製鋼面對的挑戰,凸顯了全球鋼鐵行業在地緣政治與經濟趨勢交織下的複雜局面。中國的出口壓力加劇,反映出其國內經濟放緩與產能過剩問題未解,這對全球鋼鐵價格形成長期壓力。日本製鋼的利潤大幅下滑,正是市場供需失衡的直接反映。
另一方面,美國對外國鋼鐵投資的審查日益嚴格,尤其在國家安全與政治因素交織下,交易能否成功充滿不確定性。特朗普政府及其後續政策對這宗交易的態度,展示了美國如何利用經濟政策作為地緣政治工具,影響外國企業的併購行動。
對於日本製鋼而言,成功收購美國鋼鐵不僅是擴大全球市場份額的商業行為,更是挑戰美中貿易摩擦及美國國內政治風向的試金石。該公司需要靈活調整策略,或尋求創新方案,兼顧合規與商業利益。
此案例提醒全球產業投資者,跨國併購已不再單純是財務與市場決策,更多時候需考量政治風險、國家安全審查,以及地緣政治變數,才能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