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製鐵副董事長森孝宏下周訪華盛頓 力爭美鋼鐵15億美元收購案獲批
據知情人士透露,日本製鐵(Nippon Steel)副董事長森孝宏將於下周前往華盛頓,尋求美國政府批准其出價約150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的交易。據Semafor報道,森孝宏此行將與特朗普政府官員會面,商討相關事宜。
目前,美國鋼鐵和日本製鐵尚未對此置評。
去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拜登以涉及國家安全的未具體說明疑慮為由,阻止了這宗合併案。該審查由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主導,負責審核涉及國家安全風險的外國投資。
合併案遭阻後,兩家公司對CFIUS提起訴訟,指控拜登在審查過程中存在偏見,並侵犯了公司獲得公平審查的權利。兩方指控拜登於2024年競選連任期間,為爭取賓夕法尼亞州美國鋼鐵工人工會的支持,公開反對該交易,導致審查結果受到影響。賓夕法尼亞州是美國鋼鐵的總部所在地。拜登政府則強調,審查對於保護國家安全、基建與供應鏈至關重要。
今年4月,前總統特朗普指示CFIUS重新審視該合併案,以判斷是否需要採取進一步行動,令該交易獲批的希望短暫升溫。不過,特朗普隨後再次公開表達反對意見,指出不應讓外國企業控制美國鋼鐵,令交易獲批的前景再度黯淡。
—
編輯評論:國家安全與商業利益的博弈與政治干預
這宗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的交易,表面上是商業合併案,背後卻深藏國家安全與政治角力的複雜博弈。一方面,鋼鐵產業關乎基建和國防供應鏈,牽動國家戰略安全;另一方面,交易阻礙也反映出美國內部對外資控制關鍵產業的敏感與警惕。
更令人關注的是,這起事件暴露了政治干預司法與行政審查的風險。拜登被控在選舉期間利用職權影響CFIUS決定,凸顯美國政壇在國家安全議題上的政治化趨勢。這不僅影響跨國企業的投資決策,也讓外國投資者對美國市場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產生疑慮。
而特朗普雖然指示重審,但其反對立場同樣彰顯美國政界對外國資本控制戰略產業的普遍戒心。這種反覆無常的政策態度,反映出美國在全球化與保護主義之間的拉鋸,也為跨國併購增添了不確定性。
對香港及全球投資者而言,這一事件提醒我們,商業決策往往無法脫離政治與國家安全的框架。未來在評估跨境併購案時,除了財務數據,還需密切關注政治環境與監管趨勢,才能更全面掌握風險與機遇。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