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宗列奧十四世表示將緊隨教宗方濟各腳步,並指出人工智能是人類面臨的挑戰
梵蒂岡——教宗列奧十四世於星期六表示,他的教宗任期將會緊隨已故教宗方濟各的足跡,並呼籲教會樞機主教們承擔這份「珍貴的遺產」,同時指出人工智能(AI)是現代勞動者和「人類尊嚴」面臨的主要挑戰。
這位原名羅伯特·普雷沃斯特、出生於芝加哥的新教宗,於星期四當選,成為歷史上首位出生於美國的教宗,令美洲地區的天主教徒既驚喜又欣喜。
在他首次與樞機主教們的正式會議中,會議一開始便獲得起立鼓掌,他表示選擇「列奧」這個教宗名,是為了繼承列奧十三世教宗的道路,後者曾在首次工業革命時期處理「社會問題」。
列奧十三世於1878年至1903年間執掌羅馬天主教會,以其天主教社會教義聞名。他於1891年發表著名通諭《新事物》(Rerum Novarum),反思工業革命對勞工生活帶來的破壞。
列奧十四世用流利的意大利語表示:「在我們這個時代,教會向所有人提供其社會教義的寶庫,以應對另一場工業革命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這些帶來了捍衛人類尊嚴、公義和勞動的新挑戰。」
身穿教宗白袍的他,強烈暗示將在教宗方濟各的教會改革及社會正義遺產基礎上繼續推進。
他說:「這在許多前任教宗的榜樣中已清楚展現,最近的例子便是方濟各教宗,他以全心奉獻服務和樸素生活為榜樣,並在其事工中全然信賴上帝,臨終時安詳地返回天父的家。」他呼籲大家「承擔這珍貴的遺產,繼續這條旅程,懷著由信仰而生的希望。」
列奧十四世在梵蒂岡的會議廳與樞機主教們會面,這與通常在宗座宮舉行的首次會議地點不同。
他進一步呼籲教會高層重新承諾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的核心精神,該會議於1960年代推動教會大規模改革,其中包括首次允許彌撒以當地語言而非拉丁語舉行。
列奧表示教會應以傳教為核心,推動「同工關係與共議制的成長」,勇敢與當代世界對話,並「慈愛關懷最弱勢及被排斥者」。
他亦表明將以謙卑和兄弟情誼來承擔這一沉重職責。
「親愛的樞機主教們,你們是教宗最親密的合作者。這讓我在接受這明顯超越我有限能力的擔子時感到極大安慰,任何人面對如此重任亦會如此。」他補充說:「你們的存在提醒我,主已託付我這使命,祂不會讓我孤單承擔責任。」他特別感謝樞機團團長喬凡尼·巴蒂斯塔·雷和負責教宗過渡的樞機主教凱文·約瑟夫·法瑞爾。
馬達加斯加樞機主教德西雷·察拉哈札納對意大利媒體RAI表示:「他是一位出色的教宗,獲得的票數遠超100票。今晨的會議非常順利,我們也談及讓教會更具同工性的重要性。」
會後,列奧教宗離開梵蒂岡,前往羅馬郊外的奧古斯丁聖地——真納佐諾的善導聖母堂,據梵蒂岡新聞辦公室稱,當地主教和數百名市民在廣場迎接他。
這次造訪對新教宗意義重大,他曾是奧古斯丁修會的全球領袖,而此聖地亦與他的名字源列奧十三世有關,後者對「善導聖母」有深厚的虔敬。
教宗在聖壇前及聖母像前祈禱後,向聚集的民眾表示:「我非常希望在教會賦予我的新事工初期來到這裡,繼續承擔彼得繼任者的使命。」
列奧教宗將於周日第二次在聖彼得大教堂陽台向廣場上的群眾致意,羅馬預計將有約15萬人聚集。
他的就職彌撒定於5月18日星期日舉行。
—
編輯評論:
教宗列奧十四世的首次公開活動和講話,明顯展示出他將繼續推動教宗方濟各強調的社會正義和教會改革路線,這對於天主教會在全球範圍內面對的種種挑戰來說無疑是一個穩定且積極的信號。尤其是在當前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時代,他明確將AI視為影響勞動者權益和人類尊嚴的重大議題,顯示教會嘗試在科技與倫理的交匯點發揮指導作用。
這種態度不僅反映出教宗對現代社會問題的敏銳洞察,也呼應了教會歷史上如列奧十三世在工業革命時期所做的社會教義貢獻,形成一種歷史的連續性。對香港及全球華人社會而言,這種以信仰為基礎,關注科技進步與人文價值平衡的立場,值得深思和借鑒。
此外,列奧教宗強調同工性與共議制,顯示他願意推動教會內部更民主和協商的治理模式,這對於一個歷史悠久且結構嚴謹的宗教組織來說,是一種現代化的嘗試,值得關注其未來如何落實。
總括而言,列奧十四世的領導風格融合了謙卑、服務與社會關懷,並試圖在新興科技挑戰與傳統教義之間找到平衡,這不僅是對教會信眾的承諾,也是對全球社會的一種責任感的體現。未來教宗如何具體回應人工智能等議題,將成為教會與世界對話的重要橋樑。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