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加強中小企科技支援 推動AI合作夥伴關係
新加坡政府正大力推動本地企業採用前沿科技,特別是人工智能(AI)、雲端方案及網絡安全措施,目標是加快中小企(SME)數碼轉型的步伐。這一系列新合作計劃於ATxEnterprise會議上由數碼發展及資訊部高級政務部長陳傑豪(Tan Kiat How)宣佈,屬於「數碼企業藍圖」(Digital Enterprise Blueprint, DEB)的一部分。
自2024年該藍圖啟動以來,已經有超過一萬間企業受惠。今次新發展中,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將聯同阿里雲(Alibaba Cloud)、英國保誠新加坡(Prudential Singapore)及新科工程(ST Engineering)合作,協助更多中小企掌握及運用新一代數碼解決方案。
透過阿里雲的「數碼加速計劃」,預計多達3,000間中小企及數碼方案供應商將獲得培訓、雲端點數及先進AI工具的使用權。新科工程則會為2,000間中小企提供一次性免費網絡威脅掃描服務,並舉辦教育活動,提升業界對網絡安全最佳實踐的認識。
此外,英國保誠新加坡亦會透過其「GenAI Xponential Programme」推動中小企AI素養。計劃與共和理工學院(Republic Polytechnic)合作,製作一系列解說短片及舉辦工作坊,協助企業熟習IMDA預先審批的生成式AI工具。
這個計劃將進一步擴展,預計來年支援超過1,000間數碼企業(DME)及500個生成式AI項目。合作內容包括更多探索工作坊、技術專家支援及開發工具,令企業降低成本、加快部署時間。
編輯評論:新加坡數碼轉型的「國民運動」——香港能否借鏡?
新加坡今次的舉措,無疑是亞洲地區推動中小企數碼轉型的標杆。值得注意的不僅是政策層面的推動,更關鍵的是政府、企業與學界三方的緊密合作。這種「官產學」聯動,令資源能夠有效落地至最需要的中小企手上,並非單靠補貼或單次培訓那麼簡單。
阿里雲與新科工程分別從AI與網絡安全兩大痛點出發,針對性地為中小企提供訓練及技術支援,這種「由大帶小」的策略,既能提升整體產業的科技水平,亦有助擴大本地數碼生態圈。保險公司積極參與AI素養教育,更突顯跨界合作的新趨勢——金融服務與科技結合,為傳統行業帶來新動力。
對比香港,雖然政府同樣推行「資助計劃」及「科技券」等措施,但在系統性、規模化的推動中小企數碼轉型方面,仍有明顯差距。新加坡的做法值得香港深思:如何讓資源更聚焦於落地執行?如何令企業由「被動應付」轉變為「主動創新」?未來香港若能吸收新加坡的經驗,加強產官學協作,提升中小企數碼競爭力,或許能在國際舞台上再下一城。
最後,AI和網絡安全已經不是「大企業專利」,而是每間企業的生存必需品。新加坡的政策訊息很清晰:即使是最細的企業,也應該擁有最先進的工具和知識。這種「全民數碼」的思維,正是未來經濟的致勝關鍵。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