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新加坡聯手巨頭 助6000企業快攻GenAI數碼轉型

✈️ Trip.com「內地快閃」機票+酒店半價

【每週二 10 AM】 立即領取 半價優惠代碼
最高減 HK$500,CP 值極高,先到先得!


立即搶優惠 🔗

行業巨頭攜手推動科技應用 超過6,000間企業將加速採納GenAI等前沿技術

新加坡,2025年5月27日——隨著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宣佈,與阿里雲、保誠(Prudential)及新科工程(ST Engineering)展開全新合作,為本地中小企(SMEs)引入人工智能(AI)、雲端及網絡安全等前沿技術。這些合作於ATxEnterprise開幕禮上,由數碼發展及資訊部高級政務部長陳傑豪(Tan Kiat How)揭曉,旨在配合國家級「數碼企業藍圖」(Digital Enterprise Blueprint, DEB),協助企業加快科技轉型步伐。同時,IMDA亦推出兩項全新人才計劃,為本地人提供AI技能提升及就業機會,進一步鞏固新加坡作為全球AI樞紐的地位。

陳傑豪發表致辭

三大新夥伴計劃提升中小企數碼實力

IMDA將與三間行業龍頭合作,全面提升本地中小企的AI應用及網絡防禦能力:

與阿里雲合作提升雲端及AI能力——透過阿里雲「數碼加速器計劃」,最多3,000間中小企及數碼方案供應商可獲得雲端體驗、技術資源、雲端點數、專業培訓及顧問諮詢,並試用阿里雲AI模型平台,實現技術落地。
與新加坡保誠推動GenAI應用——保誠聯同Republic Polytechnic,推出「GenAI Xponential」計劃,製作多達10條專為中小企而設的GenAI技術解說短片,並舉辦最多4場工作坊,協助企業了解IMDA認可的GenAI方案,促進實際應用。
與新科工程推出中小企網絡韌性計劃——計劃下,最多2,000間中小企可透過IMDA的CTO-as-a-Service平台,獲得一次性免費網絡威脅掃描服務,並透過專題活動,掌握最新網絡威脅及防禦策略。

這些新合作屬於「數碼企業藍圖」下的重要一環,自2024年5月推出以來,DEB已為超過10,000間企業帶來裨益。

擴大GenAI支援 助數碼成熟企業邁向新高

IMDA於2024年啟動「GenAI x Digital Leaders」計劃,協助數碼成熟企業(Digitally Mature Enterprises, DME)提升技術能力,解決轉型難題。與AWS及Microsoft合作下,逾200間企業已掌握更深入的GenAI技術知識,並獲得專家指導,落實GenAI方案。

目前,IMDA正支援50間DME推行具體項目,預計可提升生產力高達50%,每年節省成本高達新幣30萬元。未來一年,IMDA將進一步加強與AWS及Microsoft的合作,目標觸及逾1,000間企業,支援多達500個項目。計劃將倍增技術探索工作坊及個性化深度技術諮詢,並透過預建GenAI模組及先進開發工具,大幅縮短方案開發時間及成本,讓企業更快享受科技紅利。

DME亦可享有更多技術資源,包括專家指導、模型開發人員、運算資源及雲端點數等,助力企業加速轉型。

與AI Singapore及業界合作 為本地創造800個AI人才職位及培訓機會

隨著愈來愈多頂尖企業在新加坡設立AI卓越中心(CoE),本地AI人才需求急劇上升。IMDA積極透過TechSkills Accelerator(TeSA)企業主導培訓計劃,與AWS、Microsoft、Oracle及新電信(SingTel)等行業巨頭合作,已為本地創造400個AI從業員職位。

同時,IMDA亦將與AI Singapore(AISG)及業界夥伴推出兩項新培訓計劃,進一步提供400個AI從業員職位及培訓機會:

AI學徒計劃(行業版)AIAP(I)——為本地人提供AI、數據及機器學習技能訓練,並於六個月內參與實戰項目。計劃於2025年6月啟動,兩年內將分批培訓300名AI從業員,畢業生可直接投身AI卓越中心及龍頭企業。
Pinnacle AI Industry Programme(PAIP)——針對前沿企業的AI從業員,提供進階AI模型構建及微調訓練。計劃由IMDA聯同AISG的SEA-LION團隊開發,預計2025年下半年推出,三年內全職培訓100名本地AI專才,成為專業模型開發者。

編輯評論:新加坡「數碼企業藍圖」的啟示——科技普及化與人才本地化的雙軌策略

新加坡這一輪科技推動策略,最值得香港及區內其他城市借鑒的,是它將「前沿科技普及化」與「本地人才本地化」雙管齊下。不同於以往只關注大型企業或跨國企業的轉型,今次計劃明確鎖定中小企,並以政府主導、巨企協作的方式,將AI、雲端與網絡安全等資源下放到最基層的經濟細胞。這種「產業鏈共建」思維,顯然比單打獨鬥更有效推動產業升級。

另一方面,AI人才培訓亦不再是象牙塔式的學術研究,而是強調「學以致用」——學員需在六個月內完成實戰項目,畢業即能即時投身行業。這種「即學即用」的模式,對於香港這類缺乏大型科技產業但擁有豐富服務業經驗的城市來說,無疑是一條值得參考的捷徑。

但更深層次的思考是,這種由政府主導的「科技普及化」政策,會否在長遠上令企業過度依賴政府資源?抑或會啟發企業主更加積極自我升級?在AI高速發展、技術門檻持續降低的今天,香港如果只靠市場自發,恐怕難以追上國際步伐。新加坡今次的策略,提醒我們要有「危機感」——要在政策、資源與人才培訓上主動出擊,否則就算AI技術再先進,最終都只是「紙上談兵」,難以落地。

總括而言,這場由新加坡主導的「AI普及運動」,不單是技術升級,更是一次產業生態重塑。香港如果希望在AI浪潮中突圍,必須打破「大企優先」的迷思,促使整個產業鏈由下而上全面升級,同時要加快培養本地AI實戰人才,否則只會被時代拋離。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立即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