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宗利奧十四世表明將緊隨方濟各腳步,指人工智能是人類面臨的挑戰
羅馬 — 教宗利奧十四世於星期六表示,他的教宗任期將會緊隨已故教宗方濟各的路線,並對教會樞機主教們說,他們應該繼承這份「珍貴的遺產」,同時指出人工智能(AI)是勞動者及「人類尊嚴」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這位原名羅伯特·普雷沃斯特的教宗,出生於芝加哥,上星期四當選成為首位美國出生的教宗,這一結果令美洲地區的天主教徒驚喜又欣喜。
在首次與樞機主教的正式會議中,利奧十四世獲得起立鼓掌。他表示自己選擇利奧這個教宗名,是為了繼續教宗利奧十三世所開創的道路,後者在首個工業革命時期,針對「社會問題」提出關注。
教宗利奧十三世於1878年至1903年間擔任教宗,以其天主教社會教義聞名。他於1891年發表著名通諭《新事》(Rerum Novarum),反思工業革命對勞工生活造成的破壞。
利奧十四世用流利意大利語說:「在當今時代,教會向所有人提供她的社會教義寶庫,以應對另一場工業革命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這些都對捍衛人類尊嚴、公義和勞動提出了新挑戰。」
穿著象徵教宗的白袍,他明確向樞機主教表示,他的領導將建立在方濟各教宗的教會改革和社會正義遺產上。
「從許多教宗前輩的榜樣中,特別是方濟各教宗本人,他以全心奉獻服務和簡樸生活為例,並在回歸天父時保持平靜信任,我們清楚看到了這一點。」利奧教宗說:「讓我們承接這份珍貴遺產,繼續前行,懷抱由信仰所生的希望。」
利奧十四世在梵蒂岡的主教會議廳會見樞機主教,這是首次會議地點不同於慣例的宗座宮。
他進一步呼籲教會高層領袖們重新承諾《第二梵蒂岡大公會議》所帶來的改革,該會議於1960年代推動了教會現代化,包括首次允許彌撒以地方語言而非拉丁語進行。
利奧教宗在星期六闡述他的願景,認為教會應以宣教為核心,推動「共融和主教會議制度」成長,勇於與當代世界對話,並「充滿愛心地關懷最弱勢及被排斥者」。
他亦表示會以謙遜和兄弟情誼來承擔這份沉重的職責。
「親愛的樞機主教們,你們是教宗最親近的助手。這讓我在接受這超出我能力的重擔時感到莫大安慰,對我們任何人來說都是如此。」利奧教宗補充道。
他感謝樞機團院長喬瓦尼·巴蒂斯塔·雷和負責教宗過渡期的樞機主教凱文·約瑟夫·法瑞爾。
馬達加斯加樞機主教德西雷·查拉哈扎納接受意大利新聞機構RAI訪問時說:「他是一位優秀的教宗,獲得的票數遠超100票。今早的會議進行得非常順利,我們還討論了讓教會更具共融性的必要。」
會議結束後,利奧教宗離開梵蒂岡,前往羅馬郊外的奧古斯丁聖地—格納札諾的「好建議聖母」聖殿。這位同時也是奧古斯丁教團首位教宗的利奧,受到當地主教和數百名民眾熱烈歡迎。
這次造訪對教宗意義重大,因為他曾是該教團的全球領袖,而這聖殿與他的名字來源利奧十三世有密切關係,後者對「好建議聖母」有深厚的敬意。
利奧教宗在聖殿前祈禱後對眾人表示:「我非常希望能在教會賦予我這個新使命的最初日子來到這裡,繼續作為彼得繼承人的使命。」
利奧教宗將於星期日第二次在聖彼得大教堂陽台露面,向廣場上的群眾致意。羅馬市預計將有約15萬人聚集。
他的正式就職彌撒將於5月18日星期日舉行。
—
評論與分析
教宗利奧十四世的首次公開言論已清晰表明,他將延續方濟各教宗的社會正義路線,同時注重教會面對新世代挑戰的應對,尤其是人工智能帶來的社會及倫理問題。這種把目光放在科技發展與人類尊嚴的平衡,反映出教宗願意讓天主教教義與現代科技進步並行不悖,這對全球信徒及廣泛社會都有深遠影響。
利奧教宗選擇以利奧十三世為榜樣,回溯工業革命時期對工人階層的關懷,將其與現代人工智能革命相提並論,顯示教會意識到科技發展帶來的勞動市場和社會結構變革,並試圖在道德與人文關懷上提供指引。
此外,他重申《第二梵蒂岡大公會議》的精神,強調教會應開放與當代世界對話,推動共融與宣教,這是對教會現代化方向的堅持,亦是對內部改革的呼籲。作為首位美國出生的教宗,他的背景或許能在美洲及全球多元文化中推動更具包容性的教會形象。
教宗利奧十四世的謙遜態度和對合作的重視,尤其是在承擔重大使命時尋求同僚支持,展現出他願以團結與服務精神引領教會,這種領導風格有助於凝聚教會內部力量,應對未來挑戰。
總括而言,利奧十四世的教宗任期或將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時代,既尊重傳統教義,也積極面向未來社會和科技變革,值得全球天主教徒和關注宗教發展者持續關注。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