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摩根士丹利CEO:考慮收購但設立高門檻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行政總裁Ted Pick表示,作為華爾街最大交易商之一,該行正評估一些收購機會,但會對收購設立非常高的標準。Pick在週三的財報後電話會議中向分析師透露,銀行會優先考慮那些符合其戰略方向的收購案,特別是能補充現有業務如財富管理或投資管理的較小型企業。
Pick指出:「不時有一些非有機增長的機會從外部湧現,我們當然會關注,但門檻極高。我們有整合的成功記錄,這是優勢,但我們亦很清楚整合的難度。」
Pick的前任James Gorman曾透過一連串大型收購,將摩根士丹利轉型成為財富管理的龍頭,包括收購資產管理公司Eaton Vance、網上券商E*Trade及股票計劃管理商Solium Capital。這些交易為摩根士丹利的現有業務提供了廣闊的增長空間。
Pick補充:「我們不會為了收購而收購,但如果有非有機增長的機會出現,能帶來新的視野或擴闊業務,我們也會考慮。」
他同時提到,資產管理行業分散且表現參差,有不少潛在收購目標,但摩根士丹利會非常謹慎。「投資管理行業的合併經驗參差不齊。」
高盛CEO同樣設高標 強調規模重要性
摩根士丹利於第二季度盈利超出華爾街預期,主要受惠於交易員在波動市況中獲利。競爭對手高盛(Goldman Sachs)同樣盈利超預期。高盛行政總裁David Solomon在會議中表示,任何收購案的標準都很高,但強調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規模效應至關重要。
Solomon說:「收購必須與我們優先發展的資產和財富管理業務策略相符,當然也要有嚴謹的財務分析,這正是為何我們設立高門檻。」
截至6月底,高盛的財富管理業務客戶資產達1.7萬億美元,其資產管理部門管理的資產總額則為3.3萬億美元。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第二季度的財富及投資管理客戶資產總額達8.2萬億美元。
—
評論與啟示: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這兩大華爾街巨頭在收購策略上的謹慎態度,反映出當前金融市場環境下的風險管理意識大幅提升。儘管收購能夠快速擴張規模和業務範圍,但整合失敗的風險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資產管理這類高度依賴人脈和信任的行業。Pick和Solomon都強調「高門檻」和「戰略契合」,顯示他們不會盲目追求規模,而是注重長遠價值和協同效應。
這種策略對香港的金融業同樣有啟發意義。隨著本地及區域市場競爭加劇,金融機構在尋求併購擴張時,必須更謹慎評估整合能力和文化契合度,否則短期的擴張可能會帶來長期的管理困難。另一方面,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例子也證明,擁有強大資產管理平台和財富管理網絡,是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香港的金融機構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能力建設。
總結來說,這篇報道不僅揭示了美國大型投行收購策略的最新動態,也提醒我們在追求規模和增長的同時,必須保持謹慎和策略清晰,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