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立信第一季核心盈利遠超預期 北美市場訂單增長推動業績
根據路透社報導,瑞典通訊設備製造商愛立信(Ericsson)公布的第一季度核心盈利大幅超出分析師預期,主要得益於北美電信客戶在美國潛在關稅影響前加快下單。
剔除重組費用後,愛立信調整後的營運盈利同比增長44%,達到62億瑞典克朗(約合6.36億美元),遠高於路孚特分析師調查中平均預期的44.4億克朗,足足高出近40%。
愛立信透過開拓印度和美國等市場,成功抵銷了歐洲5G投資放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過,若美國關稅導致價格上升,電信供應商或會暫緩購買新設備,以免將成本轉嫁給終端用戶。
第一季度,愛立信淨銷售額同比增長3%,達到550億瑞典克朗,但仍低於分析師預期的557億克朗。
北美市場作為集團最大市場,占總收入的29%,銷售額較去年增長20%,彌補了其他市場的損失。
Danske Bank信貸研究分析師Mads Lindegaard Rosendal表示,盈利的正面驚喜應該會提升市場對愛立信的信心,但這可能被視為“關稅前拉動需求”的現象所抵消。
首席財務官Lars Sandstrom在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隨著目前關稅的實施,我們預計第二季度利潤率將受約一個百分點的影響。”
他並透露,目前尚未聽聞有關政府免除關稅的任何對話。
愛立信在美國德州路易斯維爾擁有一間工廠,自2020年起生產5G及先進天線系統的無線電設備,該工廠僱用超過500名員工,主要服務美國客戶。
此外,愛立信在美國四個州設有五個研發中心,總計約7,000名員工。
(匯率參考:1美元兌9.7479瑞典克朗)
編者評論:愛立信業績背後的機遇與挑戰
愛立信這次業績的亮眼表現,顯示其在全球5G布局中的靈活調整策略。儘管歐洲市場投資趨緩,但積極開拓北美和印度等新興市場,成功彌補了區域性差距,這種多元化市場策略值得其他跨國企業借鑒。
然而,北美市場需求的短期激增,或許存在“提前消費”的現象,即客戶為躲避潛在關稅而提前下單,這種需求可持續性仍需觀察。若關稅真正落實,成本壓力或將轉嫁至終端用戶,影響整體市場需求。
此外,愛立信在美國設廠和研發中心,展現其對本地市場的深耕與長遠投入,這不僅有助於緩解貿易壁壘,也可提升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未來,愛立信如何在政策變動和市場需求波動之間保持穩健成長,值得投資者和業界密切關注。這也提醒我們,全球科技供應鏈和貿易環境正變得日益複雜,企業必須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和靈活調整能力,才能在波動中穩步前行。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