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商業銀行首季淨利飆升近12% 強勢抵禦意大利UniCredit收購威脅
法蘭克福消息 — 面對意大利銀行UniCredit可能的收購攻勢,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週五公布首季淨利潤同比增長近12%,超越市場預期,儘管德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
這份亮麗的業績為下週的年度股東大會奠定基調,屆時商業銀行管理層將力求股東支持其繼續獨立經營的策略。
商業銀行的業績主要受惠於利息收入和佣金收入均超出預期,以及壞賬準備金低於預期。該行首季淨利潤達8.34億歐元(約9.36億美元),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6.98億歐元,去年同期則為7.47億歐元。
「我們取得自2011年以來最高的季度利潤,證明即使在經濟困難時期,我們仍能實現增長,」商業銀行首席執行官貝蒂娜·奧羅普(Bettina Orlopp)在聲明中表示。
消息公布後,該行股價於上午交易時段上升2.5%。
UniCredit持有商業銀行近10%股份,是該行繼德國政府之後的第二大股東。自去年起,UniCredit積極推動歐洲銀行合併計劃,震驚了德國的企業界和政治圈。
這一舉措迅速引發員工、商業銀行管理層以及德國高層政府官員的擔憂。
奧羅普向分析師強調:「我們專注於自身的獨立策略。」
面對嚴峻挑戰 德國堅持銀行自主
UniCredit首席執行官安德烈亞·奧塞爾(Andrea Orcel)對商業銀行的收購攻勢,已成為德國保護本土金融機構、捍衛法蘭克福金融中心地位的試金石。
儘管德國經濟持續停滯不前,銀行家和企業高管仍寄望新任總理弗里德里希·梅茨(Friedrich Merz)推動的消費刺激計劃能帶動經濟回暖。
不過,商業銀行在週五的簡報中警告,美國加徵關稅「使德國企業進入其最重要出口市場變得更加困難」。
德國央行亦曾警告,該國可能於2025年陷入輕微衰退,這將影響銀行利潤並增加企業貸款違約風險。
本週早些時候,德國金融監管機構BaFin表示,市場不確定性將持續高企。
奧塞爾表示,將等待新一屆德國政府組成後才會有進一步行動,甚至可能要等到2027年才作出最終決定。
上月,UniCredit獲得德國反壟斷機構批准,持股比例接近30%,此前歐洲央行亦已批准此舉。
編者評論:獨立自主與跨國合併的抉擇
商業銀行這次逆境中仍能錄得亮眼盈利,反映其業務韌性及風險管理能力。德國政府和銀行管理層堅持維持銀行獨立,既是為了保護國家金融主權,也是為了穩固法蘭克福作為歐洲重要金融樞紐的地位。
然而,從全球金融業整合的大趨勢來看,跨境合併有助銀行擴大規模、分散風險、提升競爭力。UniCredit的收購意向,雖然引起本土陣營反彈,但亦展示了歐洲銀行業面對市場壓力和經濟不確定性的應對策略。
未來幾年,德國銀行是否能既保持獨立又提升競爭力,將是業界重要觀察焦點。此舉不僅關乎銀行自身的發展,更關乎歐洲金融市場的整體格局和穩定性。對香港及亞洲市場而言,這場金融巨頭的角力也提供了寶貴的借鑒,提醒我們在全球化與本土利益間尋求平衡的重要性。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