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儀器預測第二季度收入超越華爾街預期,受惠類比晶片需求強勁
路透社報道,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於週三公布第二季度收入預測,高於華爾街分析師預期,押注於其類比晶片需求依然強勁。儘管美國可能徵收關稅的威脅令半導體行業充滿不確定性,但德州儀器依然展現樂觀態度。
這是本季首家美國大型晶片製造商發出財測,消息公布後,該公司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上升逾5%。今年以來,由於宏觀經濟憂慮及貿易緊張,德州儀器股價已下跌超過17%。
德州儀器預計6月季度收入介乎41.7億至45.3億美元,高於市場平均預期的41億美元。每股收益則預計在1.21美元至1.47美元之間,同樣超出分析師預測。
Summit Insights Group的高級分析師Kinngai Chan表示:「週期性需求回升及部分關稅提前購買是推動這份樂觀預測的主要因素。」
不過,德州儀器行政總裁Haviv Ilan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仍提醒投資者要保持謹慎。「我們需要觀察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的情況」,他指出關稅政策仍存在不確定性。
雖然特朗普政府暫時豁免半導體產品免於額外關稅,但中國方面已對美國製晶片加徵高額關稅,根據中國半導體協會4月初的通知。
分析師追問Ilan是否因應關稅壓力,客戶提前囤貨,他回應:「在這種帶點焦慮的時刻,企業是否會選擇多儲備一些庫存,是很合理的猜測。」
Stifel分析師Tore Svanberg指出,鑑於關稅談判仍在進行中,目前仍難以判斷關稅上調及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對該公司及整體晶片行業的最終影響。
中國市場挑戰與應對策略
德州儀器在美國擁有大量製造能力,但約有五分之一的年收入來自中國市場,因此對北京與華盛頓之間的關稅互徵極為敏感。
Ilan表示,公司可視需要依賴其在中國的晶圓廠生產。
多年來,傳統晶片大廠紛紛推行「中國為中國」政策,即在中國設廠,以應付當地需求並減少地緣政治風險。
然而,德州儀器在中國面對本土晶片製造商的激烈競爭,這些國產企業在政府補貼支持下,積極擴大成熟製程半導體的產量。
Ilan坦言:「中國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
評論與啟示
德州儀器此次財測優於預期,顯示類比晶片需求強勁,且企業在不穩定的國際貿易環境中,透過庫存管理和多元產能配置來降低風險,展現出策略彈性。然而,中美之間的關稅爭端和地緣政治風險依然是半導體產業不可忽視的變數。
從長遠來看,德州儀器面對中國本土競爭對手的壓力,反映出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在經歷一場結構性變革。中國政府大力扶持本土晶片產業,試圖減少對外依賴,這不僅是技術競爭,更是國家安全和經濟自主的戰略布局。
對投資者而言,德州儀器的營運模式和財務表現短期內仍具吸引力,但必須密切留意中美關係的發展及中國市場的競爭態勢。企業如何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保持競爭力,將是未來成敗的關鍵。
整體而言,這次德州儀器的預測不僅是對當前市場需求的回應,更是企業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風險交織下的應對策略展示,值得業界和投資者深思。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