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預測Azure雲端業務增長強勁 股價盤後升8%
微軟(Microsoft)於週三公布最新季度業績後,預測旗下雲端運算業務Azure的季度增長將優於市場預期,成功緩解投資者對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令其股價在盤後交易中飆升約8%。
繼谷歌(Google)上週發布超出預期的業績後,微軟這次的強勁表現同樣令人鼓舞,減輕了市場對人工智能需求放緩的疑慮。此前有分析師指出,微軟取消部分數據中心租賃合約或反映其容量過剩,此外,美國實施的全面關稅也令企業縮緊開支,投資者擔心對業務造成負面影響。
微軟第三財季(截至3月31日)Azure雲端收入增長33%,遠超Visible Alpha預測的29.7%。其中,人工智能貢獻了16個百分點的增長,較上一季度的13個百分點進一步提升。
展望第四財季,微軟預計以固定匯率計算,雲端運算收入將增長34%至35%,同樣超出Visible Alpha預測的31.8%。智慧雲部門收入預測介乎287.5億至290.5億美元,整個區間均高於分析師預估的285.2億美元。
公司表示,第三季商業訂單增長18%,部分原因來自與ChatGPT創造者OpenAI簽訂的新Azure合約,但對合約規模及對Azure整體銷售增長的具體貢獻未作回應。
電子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高級簡報主管Jeremy Goldman表示:「在關稅憂慮和人工智能支出審視的陰影下,這個季度的業績無疑是勝利,雖然未必是爆炸性增長。」
他指出,Azure及其他雲端服務超越市場預期,微軟雲端業務持續將AI基礎設施轉化為利潤豐厚的增長。不過,投資者仍會密切關注公司在數據中心擴張上的收緊態度。
第三季度微軟資本開支增長52.9%至214億美元,略低於Visible Alpha預估的223.9億美元,但長期資產的支出比例減半。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是,微軟正從興建數據中心等長期資產轉向更多投入芯片等短期資產。
微軟投資者關係副總裁Jonathan Neilson解釋,這意味著公司更多購買CPU和GPU等晶片後即可開始認列收入,晶片供應商包括英特爾(Intel)、超微(AMD)和輝達(Nvidia)等。
Azure所在的智慧雲部門收入達268億美元,高於預期的261.7億美元。整體營收增長13%至701億美元,同樣超出市場預估的684.2億美元。
微軟本季每股盈利3.46美元,也高於市場預期的3.22美元。此外,個人計算部門收入增長6%,涵蓋Xbox及筆記本電腦產品線。
微軟一直強調其AI業務受限於容量,並大規模投資建設AI基礎設施及擴展數據中心。公司高層本月重申,2024年數據中心建設投入將達800億美元,投資者將密切關注財報後電話會議中是否重申此承諾。
大型科技企業對AI的支出動向,對晶片巨頭輝達及整體美國經濟影響深遠。摩根大通分析師早前估計,數據中心支出在2025至2026年間,將為美國經濟增長貢獻10至20個基點。
Neilson表示,由於關稅憂慮,零售商在第二財季已提前囤積電腦與遊戲機,這種庫存積壓情況延續到第三季度。他坦言:「我們原以為第三季庫存會回落到正常水平,但實際上仍維持高位,市場仍存在不確定性。」
—
編輯觀點:微軟Azure強勢增長背後的啟示
微軟這次的財報和前景展望,無疑為雲端運算和AI產業注入一劑強心針。在全球經濟不穩及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大環境下,微軟能夠逆勢而上,顯示其在AI及雲端領域的深厚積累和市場領先地位。
值得留意的是,微軟將資本開支重點從傳統數據中心建設轉向更靈活、短期回報更快的芯片及AI硬件,這不僅符合技術演進趨勢,也反映出企業在硬件投資上的策略調整,追求更快的現金流和利潤率。這種「輕資產」模式或將成為未來科技巨頭競爭的新常態。
此外,Azure與OpenAI等AI巨頭合作的消息,雖未透露具體規模,但已足以推動雲端訂單大幅增長,顯示AI技術正逐步從概念走向商業化落地,成為推動科技公司營收增長的核心引擎。
然而,微軟庫存高企和行業對AI需求是否會持續飆升仍存疑問。AI熱潮雖帶來巨大利潤,但也伴隨技術更新快速、競爭激烈和投資風險。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微軟如何平衡擴張與成本控制,以及其在全球貿易與監管環境中的應對策略。
總括而言,微軟的最新表現不僅是企業自身的勝利,更是科技產業AI轉型的縮影,提醒我們AI和雲端服務正逐步成為經濟增長和產業變革的關鍵推手。未來,如何在保持技術領先的同時,有效管理風險,將是微軟乃至整個行業的挑戰與機遇。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