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FT、NVDA還是TSLA:邊隻「七巨頭」美股潛力最高?
美中貿易戰緩和、企業業績回暖,令「七巨頭」美股(Alphabet、Amazon、Apple、Meta、Microsoft、Nvidia、Tesla)過去一個月顯著反彈。今次,我哋就會比較三隻七巨頭成員——Microsoft(MSFT)、Nvidia(NVDA)同Tesla(TSLA),睇下根據華爾街分析師意見,邊隻股份最有上升潛力。
Microsoft(NASDAQ:MSFT)
Microsoft年初至今升幅約8%,過去一個月更急升22%,主要受惠於2025財年第三季業績亮眼及前景指引樂觀。當中Azure雲端業務收入按年升33%,其中16個百分點增長來自AI相關服務。
管理層對公司產品需求充滿信心,預期2026財年資本開支會繼續增長,但增速會放緩。Microsoft近年大舉投資AI基建,搶攻生成式AI市場。今次業績亦釋除投資者對Azure增長及AI需求的疑慮。
MSFT股價目標幾多?
Citi分析師Tyler Radke於5月15日將MSFT目標價由480美元上調至540美元,並重申「買入」評級。他認為管理層對未來需求及投資周期有信心,並維持資本開支增長指引。Radke預期Azure Q4 FY25收入按年增長可達35%,2026財年亦有逾30%增長,而裁員可為公司2026財年節省逾10億美元,有助抵銷新增折舊及資本開支成本。整體而言,分析師對Microsoft於生成式AI領域的領導地位充滿信心。
根據TipRanks數據,MSFT獲得30個「買入」、5個「持有」評級,平均目標價493.03美元,潛在升幅8.5%。
Nvidia(NASDAQ:NVDA)
Nvidia今年股價基本持平,但過去一個月反彈30%,主要因中美貿易緩和、特朗普政府有意撤銷部分AI芯片出口限制,以及與沙特、阿聯酋達成芯片出口協議。
展望未來,Nvidia將於5月28日公佈2025財年第一季業績。市場普遍看好公司增長前景,因AI模型訓練對GPU需求強勁,特別是Blackwell平台。華爾街預期Nvidia 2026財年Q1每股盈利按年升46%至0.89美元,收入升66%至431.5億美元。
NVDA係咪值得買入?
Mizuho分析師Vijay Rakesh維持NVDA「買入」評級,目標價168美元。他預期短期盈利表現或有波動,但下半年展望強勁。Rakesh相信4月收入共識有上調空間,主要受惠H20銷售,但GB200銷售較弱。此外,早前H20芯片出口受限,令公司需作55億美元減值,或影響每股盈利。
Rakesh預期7月季度總收入及數據中心收入分別達466億及425億美元,H20相關業務或帶來30億美元逆風,但GB200將開始加速出貨。總結而言,儘管短期有雜音,但2025年10月及2026年1月季度隨GB200 NVL72及GB300 HGX出貨量提升,表現會更強勁。
NVDA獲34個「買入」、5個「持有」及1個「賣出」評級,平均目標價164.51美元,潛在升幅達21.5%。
Tesla(NASDAQ:TSLA)
電動車龍頭Tesla今年股價下跌13.3%,主因受業績令人失望、行業競爭激烈、價格戰及關稅壓力,以及CEO馬斯克政治活動爭議拖累。不過,過去一個月TSLA反彈約45%,受惠於有利的貿易協議紓緩關稅壓力,以及馬斯克承諾會投放更多精力於Tesla。
雖然Tesla於歐洲及中國等主要市場市佔下降,但投資者對公司推出平價電動車型號以刺激銷量及需求復甦仍有憧憬,同時看好其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前景。
TSLA係買入、持有定賣出?
Mizuho分析師Rakesh於5月16日將TSLA目標價由325美元上調至390美元,維持「買入」評級。他認為美國下調中國關稅有利於需求及零件進口,但美國電動車補貼減少則構成挑戰。
目前華爾街對TSLA評級為「持有」,16個「買入」、10個「持有」、11個「賣出」,平均目標價277.78美元,較現價有21%下跌風險。
總結
華爾街對Microsoft及Nvidia前景極為樂觀,對Tesla則較為保守。分析師認為Nvidia潛在升幅最高,儘管面對關稅及芯片出口限制等挑戰,但對其高階GPU需求殷切及持續創新仍充滿信心。
編輯評論:AI浪潮下的三強爭霸,投資者點樣揀?
今次三隻「七巨頭」的比較,反映左當前市場對AI、雲端及新能源車三大主題的投資情緒。Microsoft憑Azure及AI持續發力,穩健中見進取,適合追求穩定增長嘅投資者。Nvidia雖然短線波動大,但AI芯片需求爆發,技術領先地位難以撼動,屬於高增長高風險的典型代表。反觀Tesla,雖然近期反彈,但基本面仍受多重挑戰,市場共識偏向觀望。
值得留意,AI與半導體產業鏈正進入新一輪洗牌,地緣政治、關稅政策隨時影響企業盈利,投資者除左睇公司基本面,更要關心宏觀政策走向。未來數年,AI落地應用將愈來愈多,Microsoft及Nvidia有望持續受惠,但估值亦已反映不少憧憬。Tesla則需靠新車型及自動駕駛技術破局,否則市佔下滑壓力難以逆轉。
對於香港投資者而言,參與呢類美國科技巨頭,除左可以分散本地市場風險,亦可緊貼全球創新浪潮。不過,風險管理同樣重要,特別係高估值板塊,宜分段吸納、長線持有,並密切留意國際政策變化。最後,AI、半導體、新能源車三大主題,未來仍會不斷交錯演化,邊隻成為最終贏家,值得大家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