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新關稅或令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每年損失逾10億美元
根據兩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透露,上週在華盛頓與官員及議員討論的行業計算顯示,美國總統特朗普新宣布的關稅,可能令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每年損失超過10億美元。
消息指出,美國三大晶片設備製造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凌力爾特(Lam Research)及KLA,單是關稅相關的損失,每家公司估計約有3.5億美元。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例如Onto Innovation亦可能面臨數千萬美元的額外開支。
這是首次有報道披露晶片設備行業可能承受的十億美元損失,以及業界高層與美國政府官員就此進行數日磋商的情況。
這些公司生產全球需求極高的晶片製造設備,設備涉及數千個專門零件。早前因應前總統拜登針對中國企業實施一連串出口管制,阻止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出口,中國市場的訂單已經令晶片設備商損失數十億美元收入。
雖然特朗普政府暫時中止了4月宣布的互惠關稅措施,但為了推動更多美國本土製造業發展,正在考慮對半導體行業加徵新關稅,並於周一啟動對晶片設備進口的調查。
上週華盛頓討論的成本估算涵蓋了因關稅導致的收入流失,主要來自於對海外競爭者銷售較低端設備的損失,以及尋找替代供應商以供應複雜晶片製造工具零件的額外開支。估算中亦包括為符合關稅規定而需增聘人手處理合規工作的費用。
議員和政府官員與晶片行業高層及國際行業組織SEMI代表進行了持續對話,討論關稅帶來的影響。
應用材料未有回應置評請求,而KLA及凌力爾特則拒絕評論。
目前每家公司約3.5億美元的初步估算仍可能隨著特朗普政府關稅措施的實施而有所變動,因為晶片製造工具包含多種零件,且最終的關稅機制尚未明朗,難以快速精確計算。
拜登政府過去三年加強對中國晶片產業的管制,目標是限制中國生產用於人工智能、軍事等領域的先進晶片,以保障美國國家安全。這些出口管制措施促使中國加大對本土晶片設備產業的投資。
—
評論與分析:
這則報道揭示了美國對半導體設備加徵關稅可能引發的深遠影響。晶片設備產業是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關鍵一環,任何貿易壁壘都可能擾亂產業鏈的穩定性和成本結構。特朗普政府此舉意在刺激美國本土製造業,表面上看似保護國內企業,但實際上卻可能令美國設備製造商自己付出沉重代價,因為晶片製造工具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零件多元且複雜,單一關稅措施便可能導致成本激增。
此外,這種關稅政策可能促使中國加速打造自主晶片設備產業,反而削弱美國企業的長遠競爭力。美國在半導體設備領域的領先地位,正面臨來自政策和市場雙重挑戰。對於投資者而言,關稅風險和地緣政治風險成為評估相關企業價值的重要因素。
香港及全球市場的讀者應留意,科技產業鏈的全球化特性使得單邊貿易措施難以奏效,反而可能帶來產業鏈重組和成本上升的負面效應。政府在推動本土製造業的同時,如何平衡國際合作與競爭,將是未來政策制定的關鍵。這也是投資者和產業觀察者不可忽視的深層次問題。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