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及中國出口限制令大型晶片股前景蒙上陰影
全球晶片巨頭業績季主題:不確定性
隨住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政策不斷變動,以及出口限制收緊,全球大型半導體公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對未來產品需求感到迷惘。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於四月生效,雖然其後很快暫停,但白宮同時豁免咗部分科技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同晶片。不過,美國正調查半導體技術進口,未來有可能加徵新關稅。
同時,華府上個月進一步將Nvidia同AMD部分半導體產品納入限制出口中國的名單,延續拜登時期的限制措施。
呢啲政策轉變已經對全球最大晶片企業產生明顯影響。AMD早前表示,由於AI晶片出口中國受限,預計到本財政年度結束前將損失15億美元收入,儘管首季業績好過市場預期。
Super Micro亦因關稅及宏觀經濟不明朗而發出令人失望的指引,並表示要等到「可見度」改善先會為2026財年提供展望。消息一出,該股盤前跌4%。
至於Marvell,亦宣布將原定6月10日舉行的投資者日推遲至2026年某個未來日子。公司股價盤前跌4.4%。Marvell行政總裁Matt Murphy表示:「鑑於目前宏觀經濟環境不明朗,我哋決定推遲投資者日。」
半導體股受壓,前景撲朔迷離
今年以來,半導體股受宏觀經濟不穩及美國貿易政策影響而承壓。即使科技巨頭如Microsoft、Amazon繼續斥資數十億美元興建數據中心,市場對AI產品需求仍存疑慮。VanEck半導體ETF今年已累跌近12%。
唔止美國企業受壓,三星上月亦警告,由於關稅政策變動及經濟不確定性,市場需求波動將非常大。三星高層在業績會上表示:「由於主要國家政策及地緣政治變化急速,難以準確預測關稅及反制措施對業務影響。前路充滿不確定性。」
Quilter Cheviot全球科技分析師Ben Barringer向CNBC表示,Marvell推遲投資者日「進一步加重市場對未來走向的疑慮」,而Super Micro疲弱的前景亦「令人側目」。他補充:「宏觀不明朗及出口限制仍然籠罩,晶片製造商前路崎嶇,即使部分領域基本需求仍然強勁。」
Nvidia CEO:美國要放手比拼
美國晶片業一直強調自身技術領先中國,並希望能夠繼續向中國市場銷售產品。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向CNBC表示,中國未來兩至三年將成為一個500億美元的人工智能市場。「如果美國公司無法參與,將會是巨大損失,因為這會帶來收入、稅收及大量就業機會。」
過去幾年,無論拜登定特朗普政府,都試圖以出口限制阻止中國取得美國AI及半導體技術,令中國企業加速自家技術研發,例如華為積極開發可與Nvidia抗衡的AI晶片。中國公司如DeepSeek及阿里巴巴亦推出高性能AI模型。
黃仁勳認為,美國企業應該有機會與中國競爭:「美國唔係唯一參賽者,我哋有競爭對手。我哋係自信嘅國家,擁有自信嘅企業,唔怕比賽,反而期待比賽。只要讓我哋自由競賽就得。」
他補充:「而家美國應該明白,要加大馬力,唔可以再等,唔應該只係討論或拖慢進度。最佳做法就係讓美國人發揮所長,勇往直前,爭取勝利。」
編輯評論:中美晶片戰的「不確定性」迷霧與香港的啟示
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限制與關稅政策,背後既係經濟戰,更係科技主導權之爭。表面睇,華府希望阻止中國在AI等高端領域追趕甚至超越美國,但實際上,這種「圍堵」策略,反而加速中國自給自足、技術本土化。華為、阿里等巨頭的AI突破,正好反映這個「壓力鍋效應」:愈封鎖,中國愈要自立更生。
對美國晶片商而言,失去中國這個龐大市場,短期內肯定會損失營收、稅收及就業機會。長遠來講,美國若過度自信於「技術領先」地位,而忽略中國的追趕速度,隨時會出現「自我孤立」的風險。黃仁勳提出「讓我們去比賽」的呼籲,其實係對美國政策圈的警示:科技競賽唔係靠設限,而係靠創新同實力。
對香港來講,作為中美科技戰的夾縫地帶,既要維持國際金融及科技樞紐地位,又要應對地緣政治風險。企業如何管理供應鏈、分散市場、加強自身技術能力,將會係未來生存關鍵。香港創科界亦要思考,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成為中美科技合作的橋樑,而非被動承受大國博弈的「池魚之殃」。
最後,這一波半導體不確定性迷霧,或許正好提醒全球科技界:真正的競爭力,唔係來自政策保護,而係來自持續創新、開放競爭同全球協作。當全球科技鏈分裂加劇,誰能在變局中抓緊新機遇,才是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