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gen宣布斥資9億美元擴建俄亥俄州生物科技製造廠
路透社報道,加州千橡市的生物科技巨頭Amgen於周五宣布,將在俄亥俄州的生物製藥生產設施投資9億美元擴建,成為近期眾多藥廠中最新一家承諾增加美國生產能力的企業。此舉是在特朗普政府威脅對進口藥品徵收關稅的背景下作出的回應。
Amgen表示,這次投資使其在俄亥俄中部的總投資額超過14億美元,並將創造750個就業機會。近來承諾擴大美國製造的藥企還包括Eli Lilly、Novartis、Roche以及強生等。
根據美國製藥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RMA)的資料,建立新生產設施通常需時五至十年,投資額約達20億美元,部分原因是嚴格的監管要求。該協會委託的一項研究指出,關稅可能推高藥品價格。
特朗普政府已對製藥業展開國家安全調查,目的是為徵收關稅以促進國內製造提供理由。關稅的具體稅率與實施時間仍未明朗,但業界傾向於分階段實施。
Amgen補充,自2017年稅改法案通過以來,公司已在美國資本支出投入近50億美元,帶動相關產業鏈創造約120億美元的經濟產出。
此外,Amgen去年12月宣布在北卡羅來納州霍利斯普林斯投資10億美元建造第二座藥物原料生產廠。公司在美國其他地區如麻薩諸塞州、羅德島、加州及波多黎各亦設有製造基地。海外方面,Amgen在愛爾蘭、荷蘭及新加坡設有生產設施。
—
評論與分析:
Amgen此次大規模擴建美國製造廠的決定,明顯是對美國政府施壓及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的積極回應。過去幾年,全球製藥業供應鏈過度依賴海外生產,尤其是亞洲地區,暴露出在疫情與地緣政治緊張時的脆弱性。美國藥廠藉由加碼本土生產,不單是為了應對潛在的關稅威脅,更是在重塑自身的供應鏈韌性,保障未來供應安全。
不過,藥廠投入巨資建設新廠,時間長且成本高昂,反映出要真正達成製藥業「回流」並非易事。監管複雜與技術門檻高,令擴建美國生產線的回報周期較長,可能會影響藥品價格及整體市場競爭格局。
另外,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推動關稅,是否能有效促進國內藥品製造,仍有待觀察。過度干預可能反而加劇成本壓力,影響藥品可及性。業界如何在保護國家利益與維持市場活力間取得平衡,將是未來的挑戰。
總括來說,Amgen的擴建計劃不僅是企業策略調整的縮影,也反映了全球製藥業在地緣政治與經濟環境變化下的深刻轉型。香港及亞洲地區的藥品供應鏈生態,也將隨之受到波及與影響,值得長遠關注。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