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因特朗普美英貿易協議及半導體出口鬆綁而大幅上揚
美國股市期貨今早急升,重返「解放日」後高位,主因是市場憧憬特朗普政府即將與英國達成「全面」貿易協議(這是他承諾中首個協議),同時放寬半導體出口限制,加上聯儲局(Fed)保持中性立場,認為美國經濟足夠強勁,可以觀望貿易戰對實體經濟的實際衝擊。雖然中國再次重申美國應取消單邊關稅,但美中官員本週末即將首次會面,市場盛傳美國有意豁免兒童相關商品於145%中國關稅名單之外。美東時間早上8時,標普500期貨升0.9%,納指期貨升1.2%,雙雙逼近全日高位。歐洲英國富時指數升0.4%,德國DAX升1.2%,法國CAC升1%,中國上證升0.28%,港股恒指升0.37%,日本日經升0.41%。英特爾(Intel)盤前漲逾3%,Nvidia、Micron等半導體股亦因特朗普將撤銷部分出口限制而造好。挪威及瑞典央行維持利率不變,市場預期英倫銀行(BoE)今日會減息25點子。美國國債孳息曲線普遍升4-5個基點,美元指數創六日以來最佳表現。
美股盤前:AI、半導體及相關股份領漲
「Mag 7」大型科技股盤前全線上揚,因特朗普政府計劃撤銷拜登時期對AI晶片的出口限制,並重新審視全球半導體貿易規則(Nvidia升1.6%、Alphabet升1.9%、Meta升2%、Tesla升1.3%、Apple升1%、Amazon升1.6%、Microsoft升0.9%)。比特幣逼近十萬美元大關,帶動相關概念股上升。AppLovin因首季業績勝預期升14%;Arm Holdings因本季銷售指引令人失望急跌9%;Carvana升4%、Coherent升6%、Dave Inc.升28%、Magnite升11%、MercadoLibre升8%、Tapestry升9%、Tutor Perini升15%。相反,Eli Lilly、AbbVie因特朗普有意大幅壓低藥價而下跌,Fortinet、Fluence Energy、Krispy Kreme、Peloton、Shopify等亦因業績或前景不佳而受壓。
特朗普貿易政策轉向,市場風險胃納回升
市場因特朗普政府計劃撤銷拜登時期半導體出口限制,加上即將與英國達成貿易協議而氣氛大好。投資者關注特朗普提出的高額關稅會否最終被談判削減,避免對經濟增長及企業盈利造成長遠傷害。Societe Generale策略師Kenneth Broux指出:「市場一直憂慮高關稅會推高物價、壓縮企業利潤,甚至令經濟陷入衰退;若這些擔憂逐步消除,對風險資產絕對利好。」
英國國債孳息反彈約5點子,因英倫銀行減息至4.25%(決定作出時未有美英貿易協議消息),但同時上調2025年經濟增長預測,部分官員因通脹風險及金融環境改善而反對減息。Premier Miton Investors首席投資官Neil Birrell認為,英倫銀行內部分歧反映政策前景極不明朗。
南亞局勢方面,印巴衝突未見國際蔓延,但巴基斯坦主要股指一度急跌8.8%,印度Nifty 50指數跌1.1%,盧比兌美元貶值超過1%。
歐洲、亞洲同步受惠貿易解凍
歐洲Stoxx 600指數升0.9%,科技、工業、旅遊板塊領漲,ASML、Siemens Energy、Puma等表現突出。英國本地股指FTSE 250創兩個月新高。亞洲股市早段受日本企業業績審慎拖累,MSCI亞太指數一度回落0.6%,任天堂、豐田因關稅及銷售前景下調而受壓。巴基斯坦股市因與印度軍事衝突暫停交易。香港、中國、南韓股市則因貿易談判正面消息而造好。外資本週流入亞洲(不包括中日)股票達30億美元。
外匯、債市、商品市況
美元兌一籃子貨幣升0.2%,受聯儲局維持利率、暫緩減息影響。英鎊因英倫銀行減息後口徑較審慎而上升。美國國債孳息曲線全面上升,2年期孳息升5點子,市場對7月減息預期降至80%。商品市場方面,油價升1.4%至接近每桶58.86美元,比特幣逼近十萬美元,黃金則回落至每安士約3,350美元。
宏觀經濟與地緣風險焦點
美國今日將公布首季非農生產力、單位勞工成本、失業救濟申請、批發庫存及紐約聯儲一年期通脹預期。
編輯評論:全球貿易格局再洗牌,市場樂觀是否過早?
這次特朗普政府主導的貿易政策急轉彎,無疑為全球市場注入強心針,尤其是半導體、科技及出口導向型企業。但作為香港媒體觀察者,我們必須警惕這種「政策一日變」的風險。首先,所謂「框架協議」距離真正落實還有一段路,尤其美英貿易協議只是「頭啖湯」,能否成為與其他國家談判的範本,仍存變數。其次,美國對中國關稅政策鬆綁僅限部分商品,結構性矛盾未解,雙方週末會談能否實質降溫貿易戰仍需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央行普遍進入審慎期,無論是聯儲局、英倫銀行還是亞洲主要央行,都對前景釋出不確定訊號。貿易政策、地緣衝突(如印巴)、以及AI科技巨頭的監管風險,都可能隨時令市場情緒逆轉。香港投資者需警惕短線樂觀情緒下的潛在回調壓力,尤其是美國大選年政策波動加劇,全球資本流向或更難預測。
最後,今次半導體及AI相關股的反彈,反映市場對供應鏈鬆綁的高度敏感,但這亦揭示出全球經濟現時極度依賴政策消息面。長遠而言,單靠貿易協議難以解決產業鏈重塑、科技競爭及通脹壓力等深層問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未來如何平衡中美博弈下的風險與機遇,值得每一位投資者深思。
總結
特朗普政府推動的貿易政策轉向,短期內大大提振全球市場信心,尤其是科技與出口板塊。不過,協議能否落實、關稅鬆綁是否持續、以及地緣風險與央行政策變化,都是未來幾個月市場不可忽視的變數。對香港及亞洲投資者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必須保持警覺、審慎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