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政府調查哈佛大學及哈佛法律評論涉嫌種族歧視違反民權法
波士頓消息——特朗普政府周一表示,正調查哈佛大學及其學生主導、法律界權威的《哈佛法律評論》,是否在加快審核一篇由少數族裔作者撰寫的文章時,違反了民權法。此調查消息公布之際,距離一名聯邦法官同意加快哈佛大學針對政府凍結23億美元聯邦資金的訴訟程序僅數小時。哈佛警告,該資金凍結將嚴重威脅關鍵醫療及科學研究。
美國教育部及衛生與公共服務部聯合宣布,哈佛法律評論的編輯可能違反了1964年《民權法》第六章,進行了「基於種族的歧視」。教育部代理民權助理部長克雷格·特雷納(Craig Trainor)在聲明中指出,哈佛法律評論的文章選擇過程似乎基於種族來決定「勝者與敗者」,形成一種「戰利品制度」,使法律學者的種族身份在評審中與文章質量同等甚至更為重要。
哈佛大學發言人回應稱,學校致力於確保其各項計劃和活動遵守所有適用法律,並會調查任何可信的違規指控。哈佛法律評論作為一個法律獨立的學生組織,尚未就此事回應媒體詢問。
自特朗普上任以來,政府對多元化、公平及包容(DEI)計劃展開打壓,認為這些旨在幫助歷史上受壓迫群體的措施,反而對白人及男性等群體構成歧視。哈佛大學周一宣布,將其「公平、多元、包容及歸屬感」辦公室更名為「社區與校園生活」,但內部郵件未透露改名後的具體措施,只強調未來工作須尋求新方法,促使來自不同背景、經驗及觀點的人士融合為一體,更注重個人獨特經歷及貢獻,而非其所屬的廣泛人口群體。
同日,美國地區法官艾莉森·布羅斯(Allison Burroughs)在波士頓短暫聆訊後,將哈佛訴訟案的庭審定於7月21日。哈佛此前警告,資金凍結及進一步威脅的削減將危及研究工作。這是法官自哈佛上周提告以來首次開庭。哈佛校長曾稱,政府反猶太主義工作組的非法要求,試圖控制學校的招聘與教學內容,哈佛拒絕屈服。
這些要求包括重組學校治理結構,改變招聘及招生政策以確保意識形態平衡,及終止部分學術項目。哈佛表示,雖支持反猶太主義,但政府的廣泛要求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言論自由。
哈佛選擇直接進入案件實質審理,未申請初步禁令阻止資金凍結。雙方均要求法官迅速處理此案。
哈佛及其他高校因去年校園內支持巴勒斯坦抗議以色列加沙戰爭的示威而遭政府威脅撤資。政府同時關注這些學校的DEI政策、氣候倡議及跨性別政策等問題。
三月底,特朗普政府宣布將審查哈佛約90億美元的聯邦補助及合約,指控學校未能防止反猶太主義。自此,政府凍結了23億美元資金,威脅取消哈佛的免稅資格及外國學生招生資格,並要求提供學校的外國聯繫、資金來源、學生及教職員資料。
權益團體對政府此舉可能損害言論自由及學術自由表示擔憂。
—
評論與啟示:學術自由與政治干預的拉鋸戰
這宗事件不僅是哈佛大學與特朗普政府之間的法律對決,更是當今美國社會在種族政策、多元包容和言論自由之間的激烈衝突縮影。特朗普政府將校園的DEI政策視為對所謂「主流」族群的歧視,反映其政治理念中對「平權」概念的根本質疑。哈佛法律評論被指控因作者種族而快速審核文章,正是這種矛盾的具體表現:是平權的積極舉措,還是新形式的「逆向歧視」?
哈佛大學改名其多元辦公室,表面上似乎是對政府壓力的妥協,但其內部郵件強調「個人經歷」勝過「族群標籤」,似乎試圖在保留多元理念與迎合政治壓力間尋求平衡。這種策略是否能真正解決深層次的種族與身份認同問題,仍待觀察。
另一方面,政府利用聯邦資金凍結及監督權力,對高校施加政治壓力,可能對學術自由構成威脅。學術機構本應是思想自由碰撞的場所,當政治意識形態干預學術決策,將損害研究質量與創新能力。特別是在科學研究和醫療領域,資金短缺可能帶來長遠負面影響。
這場官司還將觸及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言論自由保障,如何在保障多元包容與維護言論自由間取得平衡,是美國社會亟需解答的難題。未來數月,哈佛與政府的法律較量不僅是學校自身命運的關鍵,也將成為全國在種族、言論與政治權力交織下的典型案例,值得香港及全球讀者深思。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