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Studio Gibberish!隨著ChatGPT用戶在互聯網上湧現的吉卜力風格圖片,宮崎駿對人工智能的評論再次走紅
不!你在ChatGPT上生成的Studio Ghibli風格自畫像並不可愛
隨著OpenAI在ChatGPT 4o中推出的新功能,這把毫無節制的抄襲工具交到了那些甚至連隨便塗鴉都會感到緊張的普通人手中。每個人,包括許多品牌,都迅速跟上潮流,把圖片轉換成吉卜力風格。有些人改編了流行電影、角色、經典照片和迷因,而另一些人則把自己的自拍變成了宮崎駿電影中的一幀。
可愛嗎?不!首先,這些AI產物所造成的版權和知識產權侵權數量,絕對值得對AI科技巨頭,包括山姆·奧特曼的OpenAI提起更多訴訟。其次,創作Studio Gibberish藝術的純粹懶惰實在令人不齒。人們在社交媒體上高喊平面設計師、藝術家和電影製作人的死亡,同時生成的內容卻是剽竊了這些真正為創造每一幀美麗和魔法付出血汗和數十年心血的創意者的作品。諷刺的是,這一切已經不再可笑。
在這一切喧嚷中,宮崎駿對人工智能的尖銳評論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對生命本身的侮辱。”
這位《千與千尋》(2001)、《崖上的波妞》(2008)、《我的鄰居龍貓》(1988)等魔幻吉卜力電影的創造者在視頻中表示:
“我無法看這些東西並覺得有趣。創造這些東西的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痛苦。我感到無比厭惡。如果你真的想創造一些可怕的東西,可以隨便去做。我絕對不希望將這項技術融入我的作品。我強烈感覺這是對生命本身的侮辱。”
為了提供一些背景,這位84歲的日本導演提到了他一位無法行動的朋友,該朋友連擊掌都很困難。對宮崎駿來說,AI生成的動畫影像讓他想起了朋友的痛苦,這並不好笑。
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意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對近期社交媒體上湧現的動漫風格圖片感到憤怒。網友們紛紛批評AI的“草率化”行為,並對創意者的遺產表示不滿。
“想像一下成為宮崎駿,將數十年的心血投入到創造這種超越美的動畫風格中,然後卻看到它被線性代數粗糙化。” — Nabeel S. Qureshi (@nabeelqu)
“這種垃圾正在流行,我們應該看看宮崎駿對機器創作藝術的看法。” — Nuberodesign (@nuberodesign)
“宮崎駿花了一生的時間建立了一個最龐大和富有想像力的作品體系,結果卻讓你們用來濾鏡化你的假期照片。” — Robbie Shilstone (@shilstone_arts)
評論
宮崎駿的觀點在當前的科技環境中引發了廣泛的共鳴。他的聲音不僅是對AI藝術的一種反對,更是一種對創意本質的深刻反思。在一個由技術驅動的時代,藝術的價值和創作者的努力似乎正被忽視,這不僅僅是對藝術家的侮辱,也是在質疑我們對創意的尊重。人們對於用AI生成藝術作品的興趣,可能源於對創作過程的懶惰和對即時滿足的渴求,但這樣的行為卻無法取代真正藝術創作所需的情感和深度。
在科技不斷進步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重新思考藝術的定義?是否應該對這些技術的使用設置界限,以保護那些用心創作的藝術家?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問題。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