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大眾汽車計劃加大美國投資,與華府關稅談判「公平且具建設性」
德國報章週五報道,大眾汽車(Volkswagen)行政總裁Oliver Blume表示,公司有意在美國進行更多大型投資。他同時指出,與美國政府在關稅問題上的談判「公平」且「具建設性」。
近年來,因應美國總統特朗普實施的進口關稅,多家外國企業紛紛宣布加碼美國投資,但德國汽車製造商在這個最大出口市場上則較為謹慎。大眾旗下的Audi品牌目前在美國沒有生產基地,但計劃未來在美國生產部分車型,且據悉這項計劃早於特朗普政府上台前已開始籌劃。
Blume在接受《南德意志報》訪問時表示:「迄今為止,我們的討論非常公平且具建設性。我本人曾親赴華盛頓,之後雙方一直保持定期對話。」他同時兼任保時捷(Porsche)行政總裁,透露大眾在華盛頓的主要聯絡人是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且雙方同意將談判細節保密。
據路透社本週早些時候報導,大眾及其他德國汽車製造商正與華府商討可能的進口關稅協議,試圖利用其在美國的投資和出口作為籌碼,以減輕關稅帶來的衝擊。
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已令企業損失超過340億美元的銷售額及增加成本,企業因此採取多樣化策略應對。雖然美國貿易法庭本週阻擋了大部分關稅,但聯邦上訴法院暫時恢復了這些關稅,以審理特朗普政府對貿易法庭裁決的上訴。早前對汽車進口徵收的25%關稅則未受影響。
不確定性影響遠大於關稅本身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商協會(VDMA)近期調查發現,近四分之三受訪企業認為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對企業競爭力影響甚鉅,遠高於只有43%企業認為10%關稅帶來的影響。
VDMA北美貿易政策顧問Andrew Adair表示:「美國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對我們行業的困擾遠超過關稅本身。不確定性令客戶推遲採購決策,包括那些有意擴大本地生產的美國企業。」
被問及大眾在談判中提出了什麼條件,以期降低25%的汽車關稅時,Blume說:「大眾集團希望在美國繼續投資,我們有明確的增長策略。」他指出集團目前在美國直接僱用超過2萬人,間接雇用逾5.5萬人,並強調已投資58億美元於美國電動車公司Rivian。
Blume強調:「我們會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多大規模投資。」他認為這些投資應被納入關稅決策考量,並希望歐盟和美國能達成涵蓋所有行業的廣泛協議。
當被問及何時能與華府達成協議,以及對BMW行政總裁Oliver Zipse認為關稅可能於7月解除的看法時,Blume回應:「當然,我也希望能盡快達成,但這涉及多方面因素,我無法承諾具體時間。」
—
評論與啟示
大眾汽車CEO Oliver Blume的言論透露出一個微妙卻關鍵的信號:儘管美國的貿易政策充滿不確定性,但德國汽車巨頭仍願意持續加碼美國市場,這反映出他們對美國市場的長遠信心和戰略布局。相比於其他外資企業憂心忡忡,大眾的態度較為積極,這或許是其試圖利用自身的投資規模作為談判籌碼,爭取更有利的關稅條件。
此外,VDMA調查中反映出的「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往往比實際關稅更為嚴重,這是政策制定者必須正視的問題。政策的透明度和穩定性,對於跨國企業的投資決策至關重要。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在追求本土產業保護的同時,如何平衡好政策的連貫性和預見性,將決定這些全球企業是否願意持續投資及擴張。
最後,大眾對於美國電動車初創企業Rivian的巨額投資,顯示出汽車產業正積極轉型,迎合未來電動化趨勢。這種投資不僅是商業行為,亦是對未來產業方向的押注,對於推動美國本土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正面意義。從更廣泛角度看,汽車製造商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變動中,如何靈活調整供應鏈與投資策略,將是未來產業競爭的關鍵。
總結來說,這場圍繞關稅的博弈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全球產業鏈重塑與國際政治博弈的縮影。大眾的積極姿態或許為雙方開啟對話提供了契機,但真正的突破還需等待更具體的政策落實與多方共識。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