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台灣站美國一方科技戰 華為及中芯國際被納入出口管制名單
台灣商務部於星期日宣佈,正式將中國晶片製造商華為技術(Huawei Technologies)及中芯國際(SMIC)納入出口管制名單,目標是阻止這兩間中國企業取得台灣先進AI晶片技術。這個舉動對於正積極爭取中國半導體市場主導權的華為來說,無疑是一大打擊。
台灣強化戰略出口管制 劍指中國AI野心
根據台灣國際貿易局公佈,華為、中芯國際及其所有附屬公司(包括華為在日本、俄羅斯及德國的分支)已被列入「戰略性高科技商品實體清單」。這意味著,台灣企業未來出口先進晶片技術、工廠建設技術、材料及設備等相關產品至這些實體時,必須先獲得政府特別許可。這項措施將大幅限制中國企業在AI晶片及相關領域的發展步伐。
台灣此舉明顯是追隨美國腳步,防止中國利用先進科技強化軍事實力。美國和台灣同樣以國家安全及防止武器擴散為由,將多家中國科技公司列入貿易黑名單。事實上,美國早於2020年已對台積電(TSMC)等企業設下出口限制,禁止其向中國企業出口先進晶片與技術。台積電作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同時亦是Nvidia的重要供應商,這些措施進一步鞏固了美國對高端半導體供應鏈的掌控。
近期,美國政府更收緊對Nvidia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H20 AI晶片出口,令Nvidia需面對5.5億美元的損失。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早前表示,未來公司將不再把中國市場納入銷售及盈利預測之內,反映美中科技戰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對於中國而言,華為正積極填補Nvidia離場後中國AI晶片市場的空缺,試圖趁美中貿易緊張之際搶佔AI發展先機。今次台灣進一步收緊出口,無疑為中國AI晶片產業發展設下更高門檻,變相有利Nvidia等美國企業在全球AI市場的競爭力。
華爾街對Nvidia前景樂觀
雖然面對中國市場受限,華爾街對Nvidia的長遠發展仍然信心十足。根據TipRanks數據,Nvidia現時獲得35個「買入」、4個「持有」及1個「賣出」評級,屬於「強烈買入」共識。Nvidia平均目標價為172.36美元,較現價仍有21.4%上升空間。今年以來,Nvidia股價已累升5.7%。
編輯評論:台灣出口管制背後的地緣政治賭局
今次台灣將華為與中芯國際納入出口管制,表面上是回應美國對中國科技發展的圍堵,但背後其實反映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戰略地位與兩難處境。台灣既是全球晶片製造的重鎮,也是美中科技戰的必爭之地。選擇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固然可換取美國在安全和政治上的支持,但同時亦加劇了台灣與中國的緊張關係,甚至可能引發中國在其他領域的報復措施。
此外,這種出口管制措施雖然短期內有利於Nvidia等美國科技巨頭,但長遠而言,卻可能促使中國加速半導體自主研發,尋求供應鏈「去台化」及「去美化」。一旦中國突破技術瓶頸,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或會出現翻天覆地改變,屆時台灣和美國企業未必能夠長期高枕無憂。
最後,對於投資者而言,這場科技戰不僅是企業競爭,更是國際地緣政治的博弈。短線看,Nvidia等美國企業受惠於中國對手受限,但投資者亦需留意全球供應鏈重構、技術突破和政策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與機遇。未來,誰能在科技自主與國際合作之間取得平衡,才是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