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立法委員呼籲在國家會議上設立比特幣儲備
台灣立法委員柯如春提議將台灣的儲備中分配一小部分至比特幣,作為多元化儲備策略的一部分。
柯如春在台灣立法院擔任不分區立委,他於週五在社交媒體上報告,他在5月9日的國家會議上倡導台灣政府投資比特幣。他指出,比特幣有潛力成為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一種對沖工具,並呼籲台灣將其與黃金和外匯儲備一起認可,以增強其金融韌性。
柯如春的宣布是在他與支持比特幣採用的商人薩姆森·毛會談後不久進行的。薩姆森·毛在他的比特幣科技公司Jan3中,主張像薩爾瓦多這樣的國家應該採用比特幣。
台灣是一個出口導向的經濟體
柯如春強調,台灣是一個出口驅動的經濟體,面對全球通脹和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風險,其國幣新台幣經歷了顯著波動。他表示:「我們目前擁有423公噸的黃金儲備,外匯儲備達到5770億美元,其中包括對美國國債的投資。」
他指出,在更強烈的貨幣波動或潛在的地區衝突情況下,台灣「很可能無法確保安全性和流動性」,並補充說,比特幣可能是台灣儲備的良好補充,原因有幾個。
比特幣並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柯如春提到許多全球倡議考慮將比特幣作為儲備資產,他強調他並不主張比特幣是應對經濟挑戰的「唯一解決方案」。相反,他建議將「小比例的比特幣」納入多元化資產中,作為主權資產配置和風險對沖的工具,並為台灣的金融體系提供備份能力。
他之前在5月6日的社交媒體帖子中提到,台灣可以將最多5%的500億美元儲備分配給比特幣。
柯如春表示:「當匯率風險和地區不確定性增加時,是時候引入新工具,以構建更靈活的金融策略框架。」他補充道:「正如前院長陳沖所說,比特幣是數字時代的武器。它也可能是數字時代的黃金,數字時代的白銀,或者是火藥。一個明智的國家不會讓武器掌握在他人手中。」
這一消息出現之際,台灣正逐漸成為一個加密貨幣友好的司法管轄區,金融監管委員會正在推動機構試行加密貨幣保管服務,預計在2024年底推出。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依然對加密貨幣持敵對態度,自2021年以來已經禁止多項加密活動,包括挖礦。
這篇報導不僅顯示了台灣在加密貨幣領域的進步,也反映出全球對比特幣作為資產的重新評估。隨著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各國越來越重視多元化資產配置,這不僅是對抗通脹的策略,更是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的防範。台灣的這一舉措或許能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鑒,尤其是在面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時,如何靈活調整金融政策以保障國家利益。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