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中芯國際遭台列入出口黑名單
台北 — 台灣政府近日將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和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列入出口黑名單,進一步限制北京獲取製造最先進晶片所需技術的機會。
根據台灣經濟部國際貿易處的公告,華為和中芯國際等 601 家實體被添加到台灣的「戰略高科技商品實體名單」中。台灣是全球晶片製造的中心,生產全球超過一半的半導體,包括幾乎所有高端晶片。
本地公司若要向華為、中芯國際或名單上的其他實體運送高科技產品,必須先獲得台灣政府的許可。
經濟部國際貿易處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基於防止軍火擴散和其他國家安全考慮,名單中新增了 601 家涉及軍火擴散活動的實體,包括華為和中芯國際等中國公司。
名單上的其他實體來自俄羅斯、巴基斯坦、伊朗和緬甸。
台北的這一舉動對中國科技公司又是一記打擊,這些公司已經面臨美國越來越多的出口限制。
美國擴大了對中國出口最先進晶片的限制,擔心這些晶片可能被用於提升北京的軍事系統和其他技術能力。
華盛頓最近發布指南,警告企業使用中國製造的高科技人工智能半導體,尤其是華為的昇騰晶片,將使他們面臨違反美國出口管制的風險。
更嚴格的管制已經阻止美國晶片巨頭英偉達向中國公司銷售某些人工智能半導體,而這些半導體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因此,英偉達現在在這個關鍵市場面臨來自本地廠商的更激烈競爭,包括華為。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告訴記者,中國公司「非常有才華,非常有決心,出口管制給了他們精神、能量和政府支持,以加速他們的發展」。
但華為的晶片仍然「落後美國一代」,華為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任正非在上周的一次罕見採訪中表示。
北京指責美國「霸凌」和「濫用出口管制來壓制和遏制」中國公司。
作為編輯,我認為台灣政府的這一舉動是出於國家安全和技術競爭的考慮,但也反映出全球晶片產業的競爭日益激烈。華為和中芯國際作為中國科技巨頭,面臨的出口限制將如何影響中國的科技發展和全球晶片產業的格局,值得關注。
此外,美國對中國出口晶片的限制也引發了人們對全球科技產業競爭和國家安全的擔憂。隨著晶片技術的不斷進步,全球各國政府和企業將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和機遇,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