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台灣加入美國行列 對華為及中芯實施新出口限制 中美科技戰再升級
台北,6月16日——台灣宣布,將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及晶片製造龍頭中芯國際(SMIC)列入出口黑名單,進一步收緊北京獲取先進晶片技術的渠道。
台灣經濟部國際貿易署週日表示,華為與中芯國際等601間實體,已被加入台灣的「戰略性高科技商品實體清單」。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重鎮,生產全球逾半的晶片,當中幾乎囊括所有高端晶片。
根據新規定,台灣本地企業若要向華為、中芯國際或名單上的其他實體出口高科技產品,必須先獲得政府批准。
貿易署聲明指出:「基於防止武器擴散及其他國家安全考量,新增601個涉及武器擴散活動的實體,包括中國企業如華為及中芯國際。」
聲明又指,今次被列入清單的實體亦包括來自俄羅斯、巴基斯坦、伊朗及緬甸的公司。
台北此舉,對早已受美國出口限制壓力的中國科技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美國近年持續擴大對華高端晶片及相關設備出口的限制,擔心這些技術會被用於加強北京的軍事及其他高科技實力。
美國政府早前更發出新指引,警告企業若採用中國製高端AI晶片(尤其是華為Ascend系列),有機會違反美國出口管制。
在更嚴格的管控下,美國晶片巨頭Nvidia——華為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已被禁止向中國企業出售某些被視為全球最先進的AI晶片。
這導致Nvidia在中國這個關鍵市場面對本地企業(包括華為)更激烈的競爭。
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上月接受記者訪問時坦言:「中國企業非常有才華、決心十足,而出口管制反而激發他們的鬥志、能量及政府支持,加快了他們的發展。」
不過,華為創辦人兼CEO任正非上週罕有受訪時亦承認,華為晶片技術仍然「落後美國一個世代」。
面對這一連串打壓,北京則反指美國「霸凌」及「濫用出口管制打壓中國企業」。
編輯評論:台灣角色轉變、全球供應鏈博弈與香港的啟示
台灣這次明確加入美國陣營,對中國高科技產業出手,標誌著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地緣政治分化已經進入新階段。台灣過去雖然與美國保持密切合作,但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政策一直相對審慎,這次直接將華為、中芯納入黑名單,無疑是對北京的重大警訊。
這背後反映的,不單是純粹的技術封鎖,更是一場國際產業主導權的爭奪戰。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鏈與全球緊密相連,特別是在高端製程領域幾乎壟斷地位。台灣的政策變化,不但會進一步限制中國取得先進製程技術,也會令中國在自力更生的科技發展路上面對更大壓力。
值得留意的是,美國對華為與中芯的制裁,反而激發中國本土企業的創新動力。Nvidia CEO黃仁勳的觀察很值得深思:外部壓力反而加速中國企業的進步,這種「逆境自強」的現象,對中國科技產業未來的追趕步伐,不能掉以輕心。
對香港來說,這場科技冷戰加劇,將直接影響本地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策略。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創科樞紐,既要善用與全球市場的聯繫,又要審慎應對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未來,香港企業在涉及高科技產品出口、跨境合作時,必須更關注合規風險與政策變動。
總結而言,台灣與美國聯手封鎖中國高科技產業,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分化的縮影。這不單是一場技術競賽,更是地緣政治與經濟利益交織的複雜博弈。未來幾年,亞洲區內各地產業政策如何調整,將成為全球科技產業格局的關鍵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