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面對日益嚴重的電子廢物問題,全球電子公司卻認為成本過高
新德里(路透社) – 印度希望解決日益嚴重的電子廢物問題,但全球電子公司卻表示,這樣的成本過高。
大金、日立和三星等製造商對印度政府的新規定感到震驚,這些規定要求他們支付更高的費用來回收空調、冰箱、電視和其他電器。法院文件和遊說信件顯示,這些電子巨頭正敦促環保官員放棄這一做法,並有四家公司在新德里對總理莫迪的政府提起訴訟,稱這些措施將加重合規負擔,並擾亂商業運作。
這一未曾報導的對峙事件,標誌著外國公司與印度之間關於某些人認為的保護主義政策和不斷變化的監管目標之間的最新斗爭。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電子廢物產生國,僅次於中國和美國。但政府數據顯示,去年該國僅有43%的電子廢物被回收,而至少80%的行業由非正式的廢品收購商組成,他們的處理方法可能對環境和健康造成風險。
新德里擔心廢物處理不當,因此在九月設立了電子製造商必須支付給回收商的最低價格,旨在使該行業正式化並鼓勵電子廢物管理的投資。
根據路透社對數百頁非公開法院文件和代表三星及LG的行業團體致政府的信件的審查,這場僵局圍繞著新費率展開,業界表示這些費用大約使製造商的回收成本增加了三倍。
約翰遜控制-日立、日本大金、印度哈維爾斯及塔塔集團的沃爾塔斯等公司在去年11月至3月間對莫迪政府提起訴訟,要求取消這些定價規則。
這些措施被認為違憲,超出了政府在環境法下的權力,並大幅提高了合規成本,這些公司在向新德里法官的提交材料中表示。政府則要求駁回這些案件。
大金表示,過去沒有任何印度政府曾以“唯一意圖”為某些企業(在此情況下為回收商)提供財務利益而制定政策,卻犧牲了其他企業的利益。沃爾塔斯預測這將對產品價格產生“連鎖反應”。
這些公司是印度消費電子市場的一部分,根據Euromonitor的估計,今年市場價值將達620億美元。自2021年以來,該行業每年平均增長10%。
隨著消費電子產品的銷售因城市化迅猛增長而飆升,大金、日立和三星等公司在印度擴大了生產。根據全球趨勢,印度的電子廢物在2023-24年達到170萬公噸,在六年內增長超過一倍。
三星拒絕評論。其他公司和印度環保部門也未對路透社關於定價規則及行業反應的詢問作出回應。
合理的干預行動
多年來,印度一直抵制外國公司的要求,撤銷保護主義政策。例如,沃爾瑪和亞馬遜的遊說未能放寬保護小型零售商的規定。
在電子廢物方面,莫迪政府也在堅持立場。
在3月18日的提交中,環保部敦促法官駁回訴訟,稱其設定價格的做法是“合理的”,並在其權力範圍內。該部指出,若讓公司和回收商自行決定價格,可能無法考慮到環保廢物管理的所有成本,並表示希望避免在價格上“競相降低”。
印度政府表示,全國有322家獲授權的回收商。
但非正式的廢物處理者在全國範圍內蓬勃發展,使用如露天焚燒和酸浸等方法提取金屬和元件,這可能釋放有害物質。
在西部的古吉拉特邦,60歲的廢品商穆斯塔基姆·馬利克用錘子拆解電視、空調和路由器。
在他那個鐵皮屋頂的小棚子裡,電子設備雜亂堆放,馬利克告訴路透社,他每月通過銷售從設備中提取的塑料、電路板和銅賺取50,000盧比(約580美元)。他不想進入正式的電子廢物行業。
“那個行業有很多開支。這是為了大公司而設的,”他說。
快樂的回收商,擔憂的公司
印度的新規定要求每公斤電子產品的回收最低支付22盧比(25美分),而智能手機則為34盧比/公斤。
製造較重設備的公司如空調製造商將受到最嚴重的影響,因為他們的每單位回收成本比輕型設備如智能手機的增幅更大。
研究公司Redseer在2月份表示,印度的回收率仍低於美國,後者的回收率高達五倍,且中國的回收率至少高出1.5倍。
“我們說的只是小數目,”印度最大的回收商之一Attero的首席執行官尼廷·古普塔說,他補充說,政府的定價要求製造商支付約10美元來回收一台洗衣機。
“如果你要建立科學的回收能力,就需要額外的利潤。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古普塔說,他的公司以LG和大金為客戶。
不過,電子製造商感到受到威脅。
印度消費電子和家電製造商協會,代表LG和三星等公司,在11月向政府發出的一封信中表示,電子廢物合規費用已上升至生產成本的2%至8%。該團體要求環保官員重新考慮定價規則。
三星和LG尚未起訴政府,但已表達了擔憂。LG印度在12月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招股說明書中警告,沒有具體細節的情況下,更高的回收費率“對我們的公司有重大財務影響”。
據知情人士透露,三星已告訴印度高級官員,其回收成本將是之前費用的五到十五倍,並敦促新德里不要干預與回收商的商業交易。
在法庭上,約翰遜控制-日立是唯一一家公司透露其之前的回收費用:每公斤6盧比(約7美分)。這一數字現在幾乎增加了四倍。
該公司披露,去年財政年度其回收了超過10,000噸空調,根據新費率,這將達到約260萬美元。其印度業務在前一年報告的淨虧損為880萬美元。
這一系列事件顯示,印度在電子廢物管理方面的政策正面臨著激烈的爭論與挑戰。雖然政府希望通過新規定促進環保行業的發展,但卻引發了外國企業的強烈反對,這反映出印度在推動可持續發展與保護外資之間的矛盾。未來,政府能否在減少電子廢物和吸引外資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為觀察的焦點。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