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滙豐控股首季利潤下跌25% 啟動30億美元股份回購計劃
倫敦上市的滙豐控股(HSBC)於週二公布,因去年同期有一次性收益推高業績,令今年首季利潤下降25%。該行首季稅前利潤為9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27億美元減少,但仍高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78億美元。
滙豐股價於倫敦交易時段早上8時(GMT)上升約2%。
去年同期的業績中包括來自加拿大和阿根廷銀行業務出售的淨收益37億美元。若剔除這些非經常性項目,調整後稅前利潤反而增長11%,達98億美元,主要得益於財富管理和資本市場部門的強勁表現。
滙豐預計本季度信貸損失約為9億美元,其中1.5億美元因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所致。
該行聲明指:「我們已評估了合理的下行情景,模擬關稅大幅上升及其對增長、政策利率和通脹的影響,對我們收益的潛在衝擊。」
如果關稅升高引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滙豐預計集團收入將直接下降個位數百分比,並額外增加5億美元的信貸損失。
收入方面,滙豐首季較去年同期下降15%至176億美元,淨利息收入下滑4%至83億美元,部分原因是外幣匯率影響及過往的業務剝離。
滙豐宣佈每股派發0.10美元中期股息,並宣布啟動30億美元股份回購計劃,此前4月已完成20億美元回購。
展望未來,滙豐表示將致力於在2025至2027年間實現有形股本回報率達中雙位數百分比(不包括非經常性項目)。同時重申2025年淨利息收入目標約為420億美元,但警告宏觀經濟波動可能會影響貸款需求及信貸成本。
Jefferies分析師認為,滙豐首季業績「表現強勁」,並對未來保持穩定看法。
—
評論與分析:
滙豐首季利潤下跌25%,表面看似業績不佳,但深入分析可見,若剔除一次性出售業務帶來的巨額收益,調整後的盈利反而呈現增長,顯示其核心業務仍然健康。這反映出滙豐正逐步擺脫過往依賴非經常性利潤的模式,轉向穩健的經營策略。
然而,收入下滑15%及淨利息收入下降4%,提示經營環境仍充滿挑戰,尤其是外匯波動和資產剝離的影響不可忽視。加上宏觀經濟及地緣政治風險,如關稅上升,可能造成全球經濟放緩,滙豐對未來信貸損失和收入的保守預測是合理且必要的。
滙豐啟動30億美元股份回購,顯示管理層對公司長遠價值有信心,並希望透過回購提升股東回報。這對市場來說是積極信號,亦反映滙豐現金流狀況良好。
總括來看,滙豐正處於轉型的關鍵階段,從過去依賴一次性收益到強化核心業務的盈利能力。未來能否在經濟不確定性中保持穩健成長,取決於其風險管理和市場適應能力。對香港及全球投資者而言,滙豐仍是一隻值得關注的藍籌股,但需留意宏觀經濟變數及全球貿易環境的發展。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