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加密貨幣從「AOL時代」中解放出來 — Sandeep Nailwal
Polygon的聯合創始人Sandeep Nailwal表示,加密貨幣仍需數年才能實現主流大眾的採用,這與1990年代末期的互聯網經歷相似。
Nailwal在接受Cointelegraph訪問時指出,為了改善用戶體驗,需要在幾個關鍵領域進行發展,包括無縫的法幣進出通道、具備密鑰恢復功能的保管解決方案,以及集成於移動設備中的硬體錢包。
他表示:「我們仍然處於互聯網的撥號時代,連接互聯網都是一項繁瑣的任務,彷彿你必須成為一名小工程師才能連接到互聯網——而我們在加密貨幣領域仍然如此。」Nailwal補充道:「我們可能仍然處於1998年,至少需要10到15年才能看到加密貨幣的全面發展。」
雖然當時被視為革命性的AOL時代互聯網功能有限,且進入門檻高。根據PC Magazine的資料,互聯網經歷了30到40年的時間才實現大規模採用,最初的使用案例也相對有限。在1990年代末,AOL時代的互聯網主要集中於電子郵件和基本的網頁瀏覽,但如今的互聯網已經涵蓋整個經濟體系。
Nailwal指出,目前加密貨幣的狀態類似,金融使用案例,特別是市場投機,仍然是當前加密貨幣的核心焦點。然而,一旦金融使用案例完全發展並實現足夠的採用,加密貨幣的採用將擴展到去中心化社交媒體、遊戲和其他利基市場等替代使用案例。
他強調,今天進入加密貨幣市場就像是提前參加派對,因為即使是加密貨幣的基本使用案例——金融用途,仍未完全發展。根據比特幣金融服務公司River於2025年2月的報告,全球僅有4%的人擁有比特幣(BTC),這是市場上市值最大的原始加密貨幣,且最具主流吸引力。
報告發現,當考慮到機構、總可達市場和適當的投資組合配置時,比特幣的採用路徑僅達到約3%。這一小數量的比特幣持有者顯示,加密貨幣的大規模採用仍需數年時間,並表明整個行業仍處於早期採用者的發展階段。
評論
這篇文章引發了對加密貨幣未來的深思。Nailwal的比喻非常恰當,將當前的加密貨幣環境比作互聯網的早期階段,讓人不禁思考,當年互聯網的發展是如何逐步克服技術障礙,最終成為今天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加密貨幣的進步需要時間和技術創新,尤其是在用戶體驗和安全性方面。
此外,這篇報導也提醒我們,儘管加密貨幣的潛力巨大,但目前仍然存在著許多挑戰。未來的發展不僅依賴於技術的進步,也需要社會對這一新興領域的認識和接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領域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創新應用,從而推動更廣泛的採用。這不僅是對加密貨幣的期待,也是對整個金融科技生態系統的期待。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