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貨幣詐騙事件減少,但影響更大:DappRadar
DappRadar的分析師Sara Gherghelas表示,2025年至今的大部分詐騙事件與迷因幣有關,而2024年的主要罪魁禍首則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和非同質化代幣(NFT)項目。
根據DappRadar的報告,今年的加密貨幣詐騙事件數量相比2024年減少了66%。然而,最近的數據顯示,每次詐騙事件的損失金額卻在增加。
報告指出,2024年初的詐騙事件有21起,而截至2025年目前僅有7起。然而,自2025年初以來,Web3生態系統因詐騙損失了近60億美元,報告指出其中92%的損失來自Mantra的OM代幣崩潰,該項目的創始人強烈否認這是一宗詐騙事件。
相比之下,在2024年初的同一時期,三個月內的詐騙總損失達到9000萬美元。
Gherghelas表示:“這一變化表明,詐騙事件的頻率雖然降低,但一旦發生,其影響卻更為嚴重。”她指出:“這些詐騙越來越複雜,通常由擁有精緻品牌和周密敘事的團隊策劃。”
迷因幣成為詐騙的主要罪魁禍首
Gherghelas指出,詐騙事件的性質正在演變。在2024年第一季度,大部分詐騙事件源於DeFi協議、NFT項目和迷因幣。而在2025年的同一時期,大多數詐騙事件則發生在迷因幣中。
最近的高調詐騙案例之一是Libertad項目的Solana原生代幣Libra(LIBRA),該代幣在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於X平台上發文後,市值一度達到45.6億美元。隨後,當他刪除該帖文後,代幣價格暴跌超過94%,引發對其為“拉高出貨”計劃的指控。
Gherghelas強調:“詐騙和退出詐騙仍然是一個持續的威脅,特別是在那些項目能夠通過炒作迅速獲得關注的生態系統中,然後卻在一夜之間消失,帶走用戶資金。”
她補充道:“儘管人們的警覺性提高,並且有更多工具來檢測可疑行為,但詐騙事件仍然是一個反覆出現的問題,特別是在DeFi和新推出的代幣生態系統中。”
Gherghelas指出,詐騙的紅旗可能包括活躍錢包數量的突然激增,卻沒有明顯原因,或者是高交易量卻伴隨著低用戶活動。
同時,未經驗證的智能合約、有限的GitHub活動、匿名的開發者團隊或是那些一夜之間激增的DApp也可能是紅旗。
Gherghelas表示:“隨著行業的成熟,壞人使用的手段也在進化,但用戶可用的工具也在增強。”
她認為:“雖然詐騙事件可能永遠無法完全根除,但當用戶掌握正確的信息時,其影響可以大大減少。”
這篇報導不僅揭示了加密貨幣市場中詐騙事件的變化趨勢,還反映出行業內部的複雜性和不斷演變的風險。隨著市場的成熟,投資者必須更加警惕,並運用可用的工具和資源來保護自己的資金。這也提醒我們,教育和信息透明度在這個快速變化的行業中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減少詐騙事件的發生。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