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拓首次提取主要稀有金屬鎵,攜手美國Indium公司擴大生產規模
礦業巨頭力拓(Rio Tinto)於周三宣布,已成功提取首批主要稀有金屬鎵(gallium),這是與美國Indium公司合作的一部分,雙方計劃最終實現該關鍵稀土金屬的商業化大規模生產。
此舉正值中國對鎵、鍺(germanium)及銻(antimony)等金屬出口美國實施限制之際,作為北京對華盛頓貿易戰的報復措施。中國在全球稀有金屬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尤其是鎵、鍺及銻這些在清潔能源、芯片製造及國防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金屬。
力拓表示,首批鎵的提取工作已在Indium位於紐約的研發設施完成,接下來的階段將評估可在試點規模生產更多鎵的技術。如果成功推進至加拿大魁北克的煉廠實現商業化生產,力拓預計年產量可達40公噸,約佔目前全球產量的5%至10%。
力拓執行董事Jérôme Pécresse指出:「力拓與Indium公司致力於強化北美鎵的供應鏈。」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銻、鍺及鎵生產國,其對美出口限制正推高部分金屬價格,進一步凸顯了供應鏈多元化和本地化生產的重要性。
—
評論與分析:
力拓與Indium的合作,反映出全球供應鏈地緣政治變化下,企業對關鍵稀土金屬自主生產能力的渴求。鎵這類稀有金屬雖然產量有限,但在半導體製造及高科技產業的應用不可或缺,尤其在全球推動新能源及數碼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其戰略價值日益凸顯。
中國限制出口的舉措,不僅是貿易戰的戰略武器,也推動了其他國家和企業尋求替代供應來源。力拓此舉不僅是商業決策,更帶有一定的戰略意義,預示著北美乃至全球供應鏈可能出現結構性調整。
然而,從技術和經濟角度看,如何將試點提取成果放大到商業規模,並控制成本,仍是未來的挑戰。40公噸的年產量雖然不大,卻足以對市場產生影響,尤其是在供應緊張的情況下。這或將帶動相關產業鏈上下游的投資和創新。
總括而言,力拓與Indium的合作正好捕捉到全球對稀有金屬供應安全的焦慮與需求,未來的發展值得持續關注,特別是其對全球稀有金屬市場格局的潛在影響。這也提醒香港及本地投資者,關注稀有金屬和新能源材料的戰略價值,或許能發掘更多跨界投資與產業合作的機遇。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