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CMOC集團促剛果民主共和國解除鈷出口禁令
約翰內斯堡/倫敦訊──世界最大鈷礦開採商中國CMOC集團,上週呼籲剛果民主共和國解除對這種電池金屬的出口禁令,該禁令將於下月到期,三位消息人士透露。
作為全球最大鈷生產國,剛果於今年2月實施為期四個月的出口禁令,目的是抑制市場供應過剩,當時鈷價跌至每磅約10美元(每公噸約22,000美元)的九年低位。
消息人士表示,CMOC副總裁Kenny Ives在新加坡一次行業閉門會議上向與會代表表示,剛果應解除對鈷的出口限制。鈷是電動車電池的重要原料。剛果礦業部長Kizito Pakabomba亦出席該會議。
剛果政府對禁令到期後的走向一直沒有明確表態,消息人士透露,政府可能會延長禁令,或考慮未來實施出口配額。
Ives指出,中國鈷礦庫存即將耗盡,剛果應允許礦商自由出口鈷。他並警告,剛果限制出口可能加速汽車製造商轉向不需鈷的磷酸鐵鋰(LFP)電池。
部分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包括比亞迪,已開始採用LFP電池,該電池亦廣泛應用於大型儲能項目。
兩名消息人士透露,剛果官員在場時,將Ives提及LFP電池視為威脅。另有消息稱,官員們擔心中國試圖透過壓低鈷價來累積戰略庫存。
剛果官員包括Pakabomba未有回應媒體的電郵或電話查詢。
CMOC發言人Vincent Zhou拒絕對Ives言論及剛果囤積疑慮置評,但表示公司支持「健康的市場環境」。
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數據,中國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是CMOC最大股東之一,持有30%股份。
CMOC預計今年鈷產量介乎10萬至12萬公噸,與去年11.4萬公噸相若,約為2023年5.6萬公噸的兩倍,主要來自剛果Tenke Fungurume及Kisanfu銅鈷礦的擴產。
嘉能可支持出口限制以穩定市場
同一新加坡會議上,另一大鈷礦商嘉能可的交易員表示,市場需要穩定價格,剛果及印尼等生產國需控制供應過剩,方可考慮解除禁令。
嘉能可未有回應相關評論。
消息人士稱,嘉能可願意接受剛果政府若實施配額制度。
上海金屬市場總經理王世麗指出,中國冶煉商已囤積鈷庫存,足夠維持兩週至六個月。
一名消息人士表示,剛果正評估禁令影響,並考慮礦業公司及市場參與者的建議,禁令導致的稅收損失是政府的主要擔憂之一。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最近報告指出,最可能的情況是禁令延長後引入出口配額,或直接於六月底轉為配額制度,兩者均有助支撐鈷價。
評論與啟示
剛果作為全球鈷產量的龍頭,對全球電動車電池供應鏈的影響舉足輕重。CMOC作為中國最大的鈷礦商,積極施壓剛果解除禁令,背後不僅是保障自身供應,更反映中國在全球新能源材料供應鏈中的戰略布局。
另一方面,嘉能可支持出口限制,顯示西方大礦商更傾向透過控制供應穩定價格,這與中國企業追求長期低價庫存形成對比,突顯出全球鈷市場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博弈。
此外,Ives提出禁令可能促使汽車廠轉向LFP電池,這點值得關注。LFP電池雖然成本較低且不含鈷,但能量密度較低,技術路線的變化將影響鈷的需求結構。隨著更多中國車企採用LFP,鈷市場需求面臨新的不確定性。
最後,剛果政府在稅收和市場穩定之間權衡,反映資源國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微妙位置。如何在保障國家利益和吸引外資之間拿捏平衡,將影響剛果鈷產業的未來走向。
總結來看,鈷市場正處於技術轉型與地緣政治雙重角力下,剛果的政策決定不僅影響價格,更牽動全球新能源產業鏈的發展脈絡。投資者和產業決策者需密切關注這些動態,才能把握未來市場機遇。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