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對L2的推動可能會“破壞以太坊的社會結構” — Sandeep Nailwal
以太坊的擴展網絡不應被視為競爭,這樣的思維方式對生態系統來說是錯誤的,Polygon的共同創辦人Sandeep Nailwal表示。
在最近一期Cointelegraph的Chain Reaction節目中,Nailwal提到,以太坊社區的一部分正在施壓以太坊基金會,要求其做出可能會“破壞整個社會結構”的決定,這些決定包括限制以太坊的第二層(L2)網絡。他指出,這種壓力和反L2的言論在當前市場周期中尤為明顯,尤其是在以太幣(ETH)價格低迷的情況下。
“每個人都明白,如果以太坊無法存活,第二層網絡也不會存活,”Nailwal說,並補充道:“以太坊社區不應該對開發者施加過多壓力——我也不應該對開發者施加過多壓力——因為價格波動等因素,他們可能最終做出完全破壞以太坊社會結構的決定。”
Nailwal讚揚了Vitalik Buterin的領導能力,並表示他在以太坊基金會中扮演了更積極的角色,成為維持以太坊生態系統凝聚力的最大力量。他將Buterin形容為網絡的“DNA”,吸引了許多才華橫溢的開發者在以太坊基層上進行建設。
結算層與執行層
根據Nailwal的說法,將區塊鏈網絡劃分為第一層和第二層的二元對立是錯誤的。他指出,整個加密貨幣中只有兩個結算層,即比特幣和以太坊,其他所有加密網絡都屬於執行層。他預測,未來幾乎每個應用程序都將擁有自己的區塊鏈,以避免支付燃料費,並會將最終交易發佈到這些結算層之一。
Nailwal表示,以太坊的基層將從這些執行層的爆炸性增長中受益,因為它將從這些最終結算中累積價值,並促進生態系統的長期增長,最終實現無縫互操作。
不過,批評者認為以太坊的執行層目前正在侵蝕基層,這導致到2024年9月以太坊L1的收入下降了99%。Nailwal總結道,由於結算層和執行層之間的差異,除了比特幣網絡外,沒有其他加密網絡能對以太坊構成真正的競爭。然而,他指出,只有當比特幣網絡採用更先進的腳本選項,提供可靠的智能合約功能時,才能成為以太坊的威脅。
這篇文章引發了對以太坊生態系統的深思。在當前市場環境中,社區的壓力和開發者的選擇之間的平衡至關重要。過度的商業化和價格波動可能會導致生態系統的脆弱,而這正是Nailwal所警告的。未來,如何在創新和穩定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將是以太坊及其生態系統能否持續繁榮的關鍵。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