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遜與Stellantis車載軟件合作項目告吹
底特律消息——亞馬遜與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旗下擁有Jeep、Peugeot和Alfa Romeo等品牌)合作開發的車載軟件項目「SmartCockpit」,原本希望革新駕駛體驗並提升雙方在車載科技領域的競爭力,但雙方近日確認該項目正「逐步收尾」。
這個基於亞馬遜車載技術的SmartCockpit計劃,是傳統汽車廠商與矽谷科技巨頭合作中面對挑戰的最新例證。兩家公司在接受路透社查詢時表示,Stellantis仍是亞馬遜的重要合作夥伴,雙方會繼續在其他不同領域展開合作,而結束SmartCockpit項目是雙方共同的決定。
這項合作於2022年宣布時,雙方CEO都曾盛讚其前景,計劃開發一套系統,讓汽車如同延伸居家空間,能夠識別駕駛者身份,並自動調節車內溫度、導航路線,甚至控制家居設備如燈光開關。Stellantis期望憑藉亞馬遜的軟件優勢,在與特斯拉和中國比亞迪等競爭對手的較量中佔優;而對亞馬遜而言,這也是一個向更多汽車製造商推廣該技術的試驗平台。
當時Stellantis前任CEO Carlos Tavares表示,希望此合作能使汽車成為「即使不駕駛時,也最令人嚮往且吸引人的場所」。不過Tavares去年突然離職,Stellantis正尋找新任CEO。該公司今年股價大跌約40%,銷量尤其在北美市場不理想。
車載軟件成為傳統車廠目前最關鍵且最難突破的領域之一。現代汽車的許多功能,如剎車感覺、娛樂系統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都由軟件控制,甚至可通過訂閱服務創造可觀收入。福特最近就因開發新一代電氣架構成本大增而中止相關計劃。
路透社未能確認SmartCockpit終止的具體原因,雙方表示,此舉將讓各自團隊更專注於為共同客戶提供價值且更符合策略調整的解決方案。
以Elon Musk領軍的特斯拉為例,其較少車款及簡化的電控系統讓軟件更新和新功能推送更快且成本更低。反觀傳統車廠如大眾和通用,因車型繁多且供應鏈複雜,難以自行掌握軟件系統,紛紛從矽谷挖角或尋求合作。
Stellantis旗下擁有14個品牌、數十款車型,這種龐雜結構大大增加了軟件整合和更新的難度,與特斯拉簡化車款的策略形成鮮明對比。
SmartCockpit原定於2024年底至2025年初搭載於新車,屬於Stellantis所謂的ABC平台計劃,包括電氣架構STLA Brain和Autodrive駕駛輔助系統。根據協議,Stellantis需向亞馬遜支付軟件使用費和維護費,而亞馬遜亦會就用戶透過車載系統訂閱其音樂服務支付獎勵費用。
此外,Stellantis也利用亞馬遜的雲端服務AWS來儲存及更新數據,雙方強調將繼續合作,Alexa語音助理仍會在部分Stellantis車輛中保留。
消息人士透露,Stellantis未來或會基於其他作業系統平台(如谷歌的Android)繼續開發SmartCockpit相關技術。亞馬遜內部稱該項目為Digital Cabin或「Project Quatro」,原本希望能與谷歌汽車服務系統競爭。不過大部分參與該項目的亞馬遜團隊已被調動或離職。
—
評論與啟示:傳統車廠與科技巨頭的合作挑戰
這宗合作告吹的消息,反映出傳統汽車製造商與科技巨頭在軟件領域合作的複雜性和挑戰。雖然雙方都擁有各自的優勢,但如何在龐雜的組織架構、品牌眾多及全球供應鏈下,快速且有效地整合科技,仍是一道難題。
Stellantis的例子說明,汽車產業的數碼轉型並非純粹技術問題,更涉及企業策略、組織文化及產品線管理。亞馬遜作為一家以雲端和軟件見長的公司,面對汽車產業的多樣性和複雜需求,也需要調整其商業模式和技術方案。
與此同時,特斯拉的成功關鍵之一在於其產品線的精簡和垂直整合,這使得軟件更新和功能創新更為迅速且成本有效,成為傳統車廠的學習典範。傳統車廠若要在軟件競賽中勝出,或需重新思考如何簡化產品結構、加強內部軟件研發能力,甚至調整企業文化以迎合數碼化的節奏。
此外,這次合作的終止也提醒我們,科技與汽車產業的結合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雙方在合作中需要更明確的目標一致性與靈活調整策略的能力。未來,Stellantis若能善用谷歌Android等成熟平台,或許能在車載軟件領域找到新的突破口。
總括而言,這起事件是傳統車廠與矽谷科技合作過程中典型的「磨合陣痛」,也揭示了汽車產業數碼轉型的艱難與必然。未來誰能在軟件與硬件的融合上找到最佳平衡,將成為汽車市場的新競爭焦點。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