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亞洲科技詐欺:BluSmart崩盤,e漁業CEO求饒

印度BluSmart崩潰——創辦人以欺詐打造電動車夢想

BluSmart車隊

繼印尼eFishery爆出造假醜聞之後,印度電動車叫車平台BluSmart及其母公司Gensol Engineering亦陷入嚴重的欺詐風波。Gensol是一間自2019年已上市的能源解決方案公司,而BluSmart則是Uber和Ola在印度的主要競爭對手,曾經獲得BP Ventures等投資者注資高達2億美元。不過,現在BluSmart的未來已經岌岌可危。

印度證監會已經對Gensol和BluSmart展開調查,指控他們涉嫌將本應用於購買電動車的貸款資金私自挪作購置房地產。這些資金的濫用,據稱並非單一事件,而是存在更廣泛的問題。

與Uber、Ola等平台主要讓司機自備車輛不同,BluSmart的車隊大部分都是向母公司Gensol租借。問題在於,上個月BluSmart因未能按時支付租金,導致Gensol的信貸評級被下調。此外,有Gensol的貸款方指控兩間公司在還款記錄上存在延誤及造假。

調查指出,這些貸款資金的濫用「既非孤立事件,亦非局部問題」。事件已經引發連鎖反應:

– BluSmart已經縮減叫車業務規模
– Gensol的創辦人已辭任BluSmart董事會職務
– BluSmart有機會轉型,為Uber提供車隊服務,結束自營業務
– 亦有傳聞指BluSmart或會被氣候基金Eversource收購
– Gensol股價今年暴跌85%
– 去年已有媒體預警兩間公司錯綜複雜的商業模式可能帶來風險

BluSmart資金流動圖

有關資金濫用的更多內幕,值得持續關注。

eFishery CEO為「善意」欺詐尋求原諒,並將責任推給整個初創生態圈

印尼初創eFishery曾被譽為東南亞的成功典範,但今年一月爆出財務造假後,形象一落千丈。最近,CEO Gibran Huzaifah接受Bloomberg長訪,試圖為自己「調整數字」以吸引投資、推動業務發展辯解。他聲稱,這種做法在初創圈很普遍,且目的是為了幫助印尼魚農。

Huzaifah堅稱員工並不知情,資金亦無被挪用,只是「粉飾」了業績數字。但實際造假程度令人咋舌——Bloomberg揭露,eFishery 2024年前九個月聲稱收入達7.52億美元,實際只有1.57億美元。

這種誇大數字成功吸引SoftBank、淡馬錫、紅杉(現稱Peak XV)等大投資者,令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eFishery本來是東南亞創業低迷中的一抹亮色,如今卻進一步打擊了外界對地區初創的信任。無論如何,這種欺詐行為都沒有任何可辯解或值得原諒之處。現在唯一的懸念,是當地執法部門會否對這宗明目張膽的造假案採取行動。

特朗普政府針對Nvidia,意圖進一步壓制中國科技業

在美國,政治遊戲的風險越來越高,Nvidia最近就深受其害。拜登政府早前以限制中國半導體及AI發展為由,要求Nvidia為中國市場設計性能受限制的H20芯片,以符合法規。不過,特朗普政府上台後,進一步要求Nvidia出口H20芯片到中國前必須獲得特別許可。

這一政策帶來多重影響:

– Nvidia因庫存積壓及採購協議,將損失55億美元
– 失去中國市場(2024年佔Nvidia收入13%,2023年為20%)
– 反而有利於華為等中國本地芯片企業,令美國原本想打壓的對手獲得喘息機會

華為最近推出全新AI架構,這只會是開始。Nvidia CEO黃仁勳亦親赴北京,表示將加強中國市場佈局。美國政府亦正調查中國AI公司DeepSeek是否非法取得Nvidia芯片,以及研究對半導體供應鏈加徵關稅,意圖將生產線遷回美國。不過,專家普遍認為美國難以單挑亞洲,因供應鏈牽涉眾多國家及多年積累的技術和經驗。

Temu、Shein面臨美國$100起跳新關稅,低價快電商模式受衝擊

美國政府即將取消de minimis免關稅政策(即800美元以下貨品免稅),Temu、Shein這類中國快電商平台將首當其衝。下月起,每個包裹都要收取最少100美元關稅,六月將加倍至200美元。這將徹底改變低價商品進軍美國市場的模式,兩家公司已確認將調升售價,但未有公布具體方案。

政策生效前,Temu和Shein在美國的銷量激增,消費者紛紛搶購。部分用戶亦轉投淘寶、DHgate等其他中國購物平台。Temu則撤下Google Shopping廣告,導致App Store排名下跌。特朗普政府不少政策對企業及消費者都帶來劇變,這次新關稅若落實,將對快電商造成沉重打擊。

編輯評論:初創神話的崩潰與「善意」欺詐的危險誘惑

BluSmart與eFishery兩宗醜聞,無論在印度還是印尼,都揭示了亞洲初創生態圈的深層次問題。當資本追逐「獨角獸」神話,企業家和投資人都變得短視,甚至願意容忍或參與數據造假。eFishery CEO用「大家都這樣做」為自己開脫,反映出整個行業的倫理底線正被集體侵蝕。這種「善意」欺詐不但傷害投資者,更損害了本應受益的基層群體(如魚農),最終令外界對亞洲創業環境失去信心。

BluSmart的問題則體現了公司治理與資本結構的混亂。當母公司與子公司資金流動不透明,董事會與管理層未能有效監管,任何一個環節出事都會引發骨牌效應。這種「雙重身份」的創辦人,既是資金提供者又是資金使用者,本身就存在巨大利益衝突。

至於中美科技戰,無論是Nvidia芯片禁令還是Temu、Shein新關稅,實際效果往往與政策初衷相反。美國想藉此壓制中國科技發展,卻可能促使中國企業加速自立自強,甚至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獲得新機遇。對消費者而言,則可能面對更高價格和更少選擇。

總結而言,亞洲科技與初創圈正處於信任危機與政策動盪的雙重夾擊下。企業要贏回信任,必須重建誠信與透明度,而監管機構與投資人亦需加強盡職調查,不再盲目追逐「獨角獸」光環。否則,下一個倒下的,可能就是今天看似無懈可擊的新巨頭。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