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信貸市場動盪,經濟衰退擔憂加劇
記者:湯姆·韋斯布魯克
新加坡(路透社)- 週一,亞洲的信貸市場出現不穩定,企業和主權違約保險的成本上升,因為經濟衰退的擔憂在金融市場中蔓延。
根據標普全球數據,涵蓋主權和公司債務的Markit Itraxx Asia ex-Japan指數的五年期信用違約掉期利差上升約26個基點,達到自去年八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中國、越南、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的主權利差也有所擴大,標普全球數據顯示。
與此同時,信貸市場的壓力異常地跟隨而非引領全球股市的暴跌,因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正式宣佈貿易戰,對美國進口徵收超過一個世紀以來的最高關稅。
亞洲時段內,美國股指期貨下跌近4%,而從香港到悉尼的股市也出現崩盤,信貸市場的拋售隨之而來。
悉尼瑞穗銀行(Mizuho)亞太區債務資本市場負責人西蒙·沃德表示:“這不僅僅是股市的問題。我們看到信貸利差明顯擴大,還聽到各種資金流向相反的情況,因為人們試圖轉向現金或其他商品。”
他指出,由於波動性激增,債務市場可能會進入“觀望”模式,交易活動暫停。
自特朗普宣布關稅以來,美國國債與ICE BOFA美國投資級債務指數的收益差擴大了約20個基點,而高收益美國債務的利差擴大了約96個基點。
—
這篇報道清楚地反映了當前全球經濟不穩定的情況,特別是在信貸市場上。企業和主權的信用違約掉期利差上升,表明投資者對未來的擔憂加深,這可能對未來的經濟增長造成影響。我認為,這不僅是市場情緒的反映,更是對政策不確定性的回應。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引發的市場波動,顯示出全球化的脆弱性,以及各國如何在經濟互依的背景下應對挑戰。
此外,市場的“觀望”模式可能會導致資本流動的變化,投資者可能更傾向於尋求安全的資產,如現金或黃金等。這一點值得關注,因為如果這種趨勢持續,將可能影響到未來的投資決策和資金配置,進一步加劇經濟的不穩定性。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