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消息:倍耐力投資者通過2024年業績報告,儘管中國國有大股東中化集團反對
意大利輪胎製造商倍耐力(Pirelli)周四宣布,儘管最大股東、中國國有控股集團中化集團反對,其投資者仍然批准了該公司去年財報。這次投票結果暗示,中化集團在倍耐力的影響力已被意大利政府限制,並不再擁有實質控制權。
中化集團持有倍耐力37%的股份,與公司及第二大股東Camfin發生分歧。後者認為,中國大股東的存在,會威脅倍耐力在美國擴展業務的計劃。倍耐力聲明指出,中化通過其控股公司MPI,是唯一反對批准2024年年報的股東。
MPI在另一份聲明中解釋,投反對票「純粹因為對控制權披露的考量」,並強調「對2024年財報數字本身沒有異議」。股東大會亦批准向投資者派發2.5億歐元股息,折合每股0.25歐元。
美國加強對中國汽車技術的限制
美國正加強對中國汽車科技企業的監管,禁止中國控股公司提供的關鍵軟硬件進入美國道路上的連接汽車。意大利政府正尋求美方就倍耐力因中國股東背景可能受到的限制,獲得更明確的說法。
作為治理權爭議的一部分,今年早些時候,中化集團多位董事,包括董事長焦堅,在倍耐力董事會上投票反對2024年財報。此外,中化部分董事也反對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
兩年前,意大利政府根據「黃金權力」法案介入,限制中化在倍耐力的影響力,以保護公司管理層的自主權,該法案專門針對被視為戰略重要的企業。
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狀況
Camfin持有倍耐力27.4%股份,由執行副主席、意大利企業家Marco Tronchetti Provera控制,他已連任公司最高領導職務逾30年。儘管全球汽車產業面臨挑戰,倍耐力去年業績超出預期,收入增長2%,調整後營業利潤率提升至15.7%。
—
評論與啟示
倍耐力事件反映了全球供應鏈與企業治理在地緣政治背景下的複雜性。中化集團作為中國國有資本代表,在意大利這樣的歐洲核心經濟體中卻面臨政府的嚴格監控,顯示出西方國家對中國資本滲透戰略產業的疑慮日益加深。
美國對中國汽車科技的限制,尤其是在智慧車聯網和自動駕駛領域的禁令,進一步加劇這種緊張氣氛。這不僅影響中化對倍耐力的控制,也對跨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布局造成挑戰。意大利政府以「黃金權力」法案介入,凸顯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的平衡難題。
從企業角度看,倍耐力在逆境中仍能交出不俗成績,反映其品牌與技術實力依然強勁。但長遠來看,如何在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保持穩健發展,並妥善處理多方股東關係,將是倍耐力乃至整個汽車產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對香港讀者而言,這個案例提醒我們全球化背景下的投資風險與機遇並存。中國企業的海外擴張不僅是商業行為,更涉及國家戰略,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國際政治動向,才能更全面評估企業前景。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