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中國芯片股因北京與台北出口管制爭端升溫而走高
周一,中國芯片製造股普遍上升,因北京與台北之間因近期對大陸出口管制的爭執加劇,市場押注政府將加大對該行業的支持力度。
本地芯片股亦受整體科技股樂觀情緒推動,特別是在科技股上週五助力華爾街創下歷史新高後,投資者信心提升。
中國最大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港股:0981)股價上升近3%,華虹半導體(港股:1347)及北方華創(深市:002371)分別上漲2%至3%不等。芯片股表現明顯優於中國大盤股市的溫和表現。
根據本地媒體報道,中國週末強烈譴責台灣決定對數百家中國企業(包括華為和中芯國際)實施出口限制,並誓言將採取措施「捍衛其經濟和科技利益」。
中國威脅的措施可能包括軍事行動,亦可能涵蓋對台灣稀土出口的嚴格限制,以及限制台灣企業在大陸的運營。
同時,中國預計會推出更多支持本土芯片產業的政策,尤其是在推動建設完整產業鏈,進一步降低對外國芯片技術依賴的背景下。
台灣於六月初公佈的出口限制,源於華為涉嫌透過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獲取芯片,此舉違反了美國的制裁規定。
過去五年,美國持續加強對中國芯片銷售的限制,特朗普政府時期的最新一輪限制,基本切斷了中國獲取大量人工智能技術的渠道。
雖然如此,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仍被視為具有競爭力。北京對本土芯片產業的支持促使華為等巨頭開發出可與Nvidia(納斯達克:NVDA)競爭的AI芯片,而中芯國際則躍升為全球第三大代工芯片製造商。
編者評論:
這場因台灣出口管制引發的中台科技爭端,不僅反映出中美科技競爭的激烈,也凸顯了中國推動芯片自給自足的決心。北京的強硬回應顯示出其在科技領域維護國家利益的態度日益強硬,未來可能加速出台更多保護和扶持措施,促使中國芯片產業脫離對外依賴。
然而,這場博弈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不可忽視。台灣作為全球晶圓製造重鎮,其出口限制不僅會對中國企業造成短期衝擊,也可能迫使中國加速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長遠看,中國若能成功突破技術瓶頸,將重塑全球半導體格局,形成新的競爭態勢。
對香港投資者而言,這波科技股熱潮值得關注,但同時需警惕地緣政治緊張帶來的波動風險。投資者應密切留意政策動向及兩岸關係發展,靈活調整投資策略,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把握機遇。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