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芯國際股價大跌 雖首季利潤激增但前景謹慎引投資者憂慮
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港交所代號:0981)於周五股價急挫,儘管公司公布首季淨利潤大幅增長,投資者情緒仍因公司謹慎的前景展望而受挫。
中芯國際公佈2025年首季淨利潤達1.88億美元,同比增長161.9%,但遜於分析師預期的2.224億美元(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數據)。儘管季度業績強勁,該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股份仍下跌近7%。
市場反應主要源於聯席行政總裁趙海軍對貿易關稅的憂慮。他表示公司將密切關注關稅對需求的影響,並指目前的不確定性令下半年前景蒙上陰影。
同時,《日經新聞》報導指出,中芯國際計劃於今年投資逾70億美元,以擴大產能和市場份額,這一舉動與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下業界普遍持謹慎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中芯國際在周四的財報聲明中表示:「公司認為下半年將同時面臨機遇與挑戰,將提升適應能力和風險抗壓能力。」
此外,公司預計第二季收入將環比下降4%至6%,毛利率亦將跌至18%至20%之間。
—
評論與觀點:
中芯國際此番業績呈現出一種矛盾現象:一方面,淨利潤大幅增長,反映出其在晶片代工領域的競爭力和市場需求仍具韌性;另一方面,投資者卻被公司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貿易風險所嚇退,股價大幅下挫。這種反應揭示出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面臨的多重挑戰——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波動與技術限制。
中芯國際大手筆投資擴產的策略,雖然在短期內增加財務壓力,但從長遠來看,卻是爭奪市場份額和突破技術封鎖的必要手段。此舉顯示中國半導體產業在美國制裁下不願輕易退縮,反而更積極尋求自主與增強競爭力。
不過,投資者對中芯未來的收入和毛利率下滑的預期,反映了市場對全球晶片需求可能放緩,以及中芯在高端製程技術上仍面臨挑戰的擔憂。這也提醒市場,科技股的成長潛力固然吸引,但在全球政治經濟環境動盪下,風險管理和前瞻性布局同樣重要。
對香港及國際投資者而言,中芯國際的案例是半導體產業鏈中風險與機遇共存的縮影。投資決策不應僅看短期盈利數字,更要關注宏觀政策變化、行業競爭態勢及公司自身的創新能力。未來誰能在技術與市場雙重壓力下突圍,將是半導體行業真正的贏家。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