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中美貿易戰升級:超級大國經濟脫鉤危機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立即升級 🔗

美中貿易戰升級:兩大強國經濟脫鈎,全球供應鏈重塑

台灣單車手在台積電廣告牌前等紅綠燈。台灣生產全球約九成先進電腦晶片。

美中互設經濟壁壘,國安與產業戰線全面擴大

美國與中國近年來持續加強各自國家安全防線,同時針對對方的戰略經濟領域出招。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025年4月2日宣布新一輪大規模關稅措施,世界兩大強權之間的地緣政治對峙進一步升溫。特朗普政府更計劃向盟友施壓,要求他們減少與中國的經貿聯繫,甚至威脅如不配合,將對這些國家徵收關稅,防止中國企業藉第三國繞道進入美國市場。

特朗普明確表態,要推動美國經濟再工業化,要求現時於中國及全球各地的美資製造業回流美國。現時全球約32%製造業產能集中於中國,產值接近5萬億美元,是全球最大製造業國。美國則佔全球近16%,約2.5萬億美元,遠低於2001年時的28%。

為重振美國製造業,特朗普於4月2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為一系列提升本土競爭力、保障主權及加強國安的新政策鋪路。該命令將美國製造業空心化歸咎於長期貿易失衡,指責中國以非市場政策主導關鍵製造業,導致美國流失370萬個就業崗位,損害中產階級和小鎮經濟。

2024年,美中貿易逆差達2950億美元,按年上升約6%,但已是2011年以來最低水平。儘管對中國貿易逆差減少,美國對其他夥伴如墨西哥和越南的逆差卻顯著增加,因中國資金近年積極投資這些國家製造業,以避開美國關稅。

美國高築關稅牆,雙方短暫緩和但根本矛盾未解

美中貿易戰持續升級,特朗普政府多次加徵關稅,現時美國對中國商品總關稅高達145%,一度傳出白宮考慮提升至245%。今年5月初,雙方於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談,達成為期90日的暫時降稅協議——中國將關稅降至10%,美國則調整為30%。此舉主要因雙方經濟數據轉差及金融市場波動,均希望避免進一步惡化局勢。美國財長貝森特形容,兩國都不希望徹底脫鈎。

現時,美國對汽車、鋼鐵及鋁材維持25%關稅,對中國智能手機、手提電腦及網絡設備等則徵收20%行業關稅。半導體行業亦正被國安審查中。

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走勢圖

除了關稅,特朗普亦撤銷了中國低價包裹的「微量豁免」,以應對「合成鴉片」大量湧入。5月起,美國對小額包裹徵收120%關稅並加強海關檢查,幾乎終結了中國電商高效免稅速遞模式。

美國重建航運及關鍵礦產產業鏈

特朗普又簽署行政命令,推動美國航運業及相關技術工人重建。目前美國全球商船建造量不足1%,中國則佔一半。新政策強調必須提供穩定聯邦資金,令美國國旗及國產船舶在國際市場具競爭力。美國亦開始對中國建造的船隻徵收入港費用。

同時,特朗普下令調查所有關鍵礦產進口關稅,中國佔美國稀土進口高達80%,有15種戰略礦產美國百分百倚賴中國。美國政府將聯同私營企業,確保本土供應鏈穩定,促進聯邦土地上的礦產開發,減少對「敵對國」依賴。

中國多管齊下反制,掌控全球關鍵資源

中國對美國加徵關稅反應多元,除了關稅,還包括出口管制、外交施壓及經濟政策。例如,中國警告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降低對美關稅的國家,將面臨中方報復。中國亦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美國違規,指責美國破壞全球貿易體系。

4月初,中國將12間美國高科技企業加入出口管制名單,禁止出口「兩用物品」;同時,將6間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受限制在華貿易及投資。中國亦針對美國企業展開反壟斷調查,指控部分企業錯誤歸類產品以逃避反傾銷稅,如屬實將加徵新關稅。

中國積極鼓勵出口企業開拓新市場,減少對美依賴,並推動以人民幣結算及擴大跨境信貸。

在關鍵礦產領域,中國擴大出口管制,涵蓋釹、釓、鐠、鏑、鐳、鈧和釔等稀土及戰略材料,這些資源對半導體及電池產業至關重要。美國企業必須申請出口許可,令其取得這些資源受限。這些措施或將打擊特朗普再工業化計劃及美國國防產業,削弱美國科技領先優勢。

中國此舉明確警告美國,若限制中國獲取先進科技(如半導體),中國亦可反制,限制美國取得製造這些科技的上游資源。

未來走勢:經濟脫鈎成大勢,全球資本流向或重塑

最有可能的情景,是美中經濟將在多個領域逐步脫鈎,雙方會在出現嚴重市場波動時適度緩和,但大方向是雙方都追求自給自足,最終形成兩大經濟陣營。例如,中國已停止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LNG),轉向俄羅斯;美國則禁止Nvidia向中國出口部分AI晶片,防止中國AI產業突破。

這種脫鈎趨勢將不僅限於貨物和技術領域,更可能延伸至資本市場,甚至出現全球資金流向重組,形成平行金融體系。

但亦有較低可能性,雙方領導人會在經濟壓力下,尋求「大交易」修補關係。特朗普雖強調再工業化,但其最終目標或只是以強硬手段爭取更公平的貿易協議。現時全球企業對供應鏈前景憂心忡忡,要求兩國政府盡快釋出明確政策指引,避免全球經濟陷入衰退。

編輯評論:美中博弈進入新時代,全球經濟格局或將徹底重塑

今次美中貿易戰不再只是一場關稅對決,而是國家安全、科技主導權和全球資源話語權的多維博弈。特朗普「再工業化」的雄心,雖然回應了美國中產階級的焦慮,但要真正重建製造業根基,涉及人才、技術、供應鏈多方面長期改革,絕非短期關稅或行政命令可一蹴而就。

中國則以全球資源掌控和出口管制作為反制,顯示其不單單是「世界工廠」,更有能力影響全球高科技產業鏈上游。中國的策略更為長遠——一旦美國封鎖科技,中國便以資源作籌碼,這種「科技戰+資源戰」雙線操作,將對全球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

對香港及亞洲地區來說,這場大國博弈意味著供應鏈重組、資本流向轉移,甚至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企業必須重新審視自身在全球產業鏈的位置,靈活調整市場策略,減低單一市場風險。同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亦需要洞察資本流向變化,發掘新興市場和行業機遇。

最值得關注的是,這場「脫鈎」並非單純的「你死我活」,而是全球經濟格局重塑的開始。未來或會出現兩套互不兼容的技術標準、金融體系和供應鏈網絡,企業和國家如何在這種新秩序下自處,將決定其能否在新一輪全球化中站穩陣腳。

總結而言,今次美中貿易戰揭示了全球化的脆弱與轉型契機。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無論是企業、政府還是投資者,都必須具備前瞻思維和高度彈性,才能在新時代的浪潮中乘風破浪。

✈️ Trip.com「內地快閃」機票+酒店半價

【每週二 10 AM】 立即領取 半價優惠代碼
最高減 HK$500,CP 值極高,先到先得!

立即搶優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