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倫敦貿易會談前夕 中國科技股全線急升
中國科技股於星期一早段交易時段大幅上升,主要受惠於投資者對即將在倫敦舉行的中美高層貿易談判抱有樂觀預期。今次會談預計將聚焦關稅及出口限制等議題,市場普遍認為對科技及消費行業的增長會帶來正面影響。
美國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及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將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討論撤銷關稅、放寬半導體設備及關鍵礦物出口限制,以及應對更深層次的經濟問題。
在港上市的科技巨頭阿里巴巴(9988)及京東(9618)領漲,分別上升3%及4.8%,市場憧憬美國關稅有望減免,以及稀土出口有機會恢復。這波升勢亦與早前習近平及特朗普總統之間的積極電話會談有關,顯示雙方關係有望解凍。
中芯國際(0981)同樣急升4.6%,主因市場預期華府或會放寬對中國晶片製造設備出口的限制,這亦是今次談判的核心議題之一。其他科技公司如網易(9999)及百度(9888)亦錄得超過3%的升幅。
恒生科技指數勁升超過3%,而大市恒生指數則升1.7%,反映市場對中美外交對話進展充滿信心。分析師指出,若談判取得突破,將有望提振整個亞洲科技及消費市場的投資情緒,這些市場近年一直受地緣政治緊張及監管壓力影響。
倫敦會談的結果有機會為未來中美在貿易及創新領域的合作定下基調,並對全球供應鏈及資本市場帶來連鎖效應。
編輯評論:中美科技角力下的資本市場情緒轉變
這次中國科技股的急升,並非單純反映企業基本面改善,更像是一場資本市場對地緣政治風險的即時投票。港股科技板塊近年被中美科技冷戰、出口管制及本地監管三重夾擊,投資者信心一度跌至谷底。今次倫敦會談前的反彈,正好反映資本市場極度渴望「壞消息出盡」後的喘息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升勢背後其實蘊含不少不確定性。即使美國放寬部分出口限制,是否能令中國科技產業鏈徹底「鬆綁」?關稅減免、稀土出口恢復等議題,往往涉及更深層的國家安全及產業政策考量。美國現屆政府對中國科技發展的疑慮並未消除,這次會談或許只是「暫時休兵」,而非長遠的制度性和解。
另一方面,這場會談對全球投資者來說,其實是一場風險再平衡的遊戲。亞洲科技股近年估值大幅下調,部分資金開始尋找「超跌反彈」的機會。若倫敦談判傳來積極消息,資金流向亞洲科技及消費板塊的趨勢或會進一步加劇,這對香港股市來說無疑是個喘息的機會,但同時亦要警惕過度追捧所帶來的波動。
總結而言,這次中國科技股的急升,既是對中美談判的憧憬,也是對過去幾年壓力釋放的自然反應。真正的考驗,是中美雙方能否在結構性矛盾下尋找到更持久的合作框架。對香港及亞洲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場既要把握機會、又要管理風險的複雜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