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瑞銀分析師分享PCIM 2025電力電子會議三大重點
瑞銀(UBS)分析師Francois-Xavier Bouvignies近日於紐倫堡舉行的PCIM 2025電力電子會議中,提出三個關鍵觀察,包括中國競爭加劇、庫存情況改善,以及新一代技術如氮化鎵(GaN)採用速度加快。
中國競爭壓力顯著增強
瑞銀指出,去年已提出的擔憂如今成為現實。Bouvignies解釋,2024年底至2025年間,電力電子產業面臨「產能過剩和價格壓力」,部分產品的年比年價格下降幅度介乎15%至50%。儘管中國與西方供應商之間的價格差距由去年的30%-40%縮小至今年的10%-20%,瑞銀警告「來自中國的競爭威脅變得更加明顯和具體」。
庫存回歸正常,支持短期展望
瑞銀發現,多數企業預計庫存將於第三季末前清理完畢,這點在工業市場及汽車領域尤為明顯。雖然終端需求可見度仍有限,但瑞銀認為,庫存去化後可能為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帶來復甦契機。
氮化鎵技術採用加速推進
Bouvignies表示,氮化鎵仍是行業重點之一。他提到,「2026年將會有首批車載充電器應用開始量產」。此外,隨著人工智能帶動伺服器市場發展,該領域的氮化鎵技術研發活動亦加快,「預計2026至2027年間將推動量產,對氮化鎵相關企業有利」。
瑞銀對電力半導體行業的短期前景保持整體建設性,繼續看好英飛凌(Infineon)和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兩者均被評為「買入」。但由於中國製造商競爭日益激烈,瑞銀對長期持謹慎態度。
—
評論與啟示
瑞銀分析師的報告揭示了電力電子產業面臨的結構性挑戰與機遇。首先,中國製造商的競爭不僅是價格戰,更反映出其技術與產能的快速提升,這對歐美傳統廠商構成實質壓力。這種競爭態勢未來或會推動整個行業加速創新與供應鏈優化,但同時也可能壓縮利潤空間,企業必須謹慎應對。
其次,庫存正常化是市場健康的關鍵指標,意味著過去的供應過剩問題正在緩解,有助於市場回穩。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信號,表明行業可能迎來新一輪增長周期。
最後,氮化鎵技術的加速推廣,尤其是在車載充電器及AI伺服器領域,代表電力電子產業正向高效能、高頻率應用轉型。這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產業價值鏈升級的契機。對於投資者和企業來說,掌握這一趨勢將是未來競爭勝出的關鍵。
總括而言,這次PCIM 2025的洞察提醒我們,電力電子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變革,競爭、供需、技術三大因素交織影響,唯有積極創新和靈活調整策略,才能在全球市場中保持優勢。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