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激光雷達傳感器對美國防務設備構成駭客風險,報告指出
根據一份華盛頓智庫週一發布的報告,中國製造的激光雷達(lidar)傳感器可能在衝突中使美國軍方面臨駭客和破壞的風險。報告呼籲禁止將這些傳感器應用於美國的防務設備中。
激光雷達傳感器利用激光生成周圍環境的數字三維地圖。雖然這項技術在汽車行業的駕駛輔助系統中最為常見,但它也被用於港口等關鍵基礎設施,幫助自動化起重機操作。
美國軍方也在考慮如何將這項技術應用於自主軍事車輛。然而,民主防衛基金會在報告中指出,激光雷達傳感器通常連接到互聯網,使用先進的處理器,這可能使得惡意代碼或固件後門的隱藏變得困難。
這類“硬體木馬”可能被中國政府利用,因為根據中國法律,政府可以強迫公司遵循國家安全指令。基金會表示,基於衛星的激光系統也可能在幾分之一秒內使這些傳感器失效,影響美國廣泛的領土。
民主防衛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表示:“雖然中國的激光雷達傳感器可能更便宜,但顯然,長期來看,破壞和監視的成本遠超過節省的開支。”
該基金會建議美國立法機構禁止在防務裝備中採購中國的激光雷達,並建議美國各州政府禁止其在關鍵基礎設施中的使用。此外,該智庫還建議美國政策制定者與德國、加拿大、南韓、以色列和日本等盟國合作,以建立一條替代中國的激光雷達供應鏈。
雖然一些知名的激光雷達供應商如法雷奧(Valeo)、盧米納科技(Luminar Technologies)和艾維科技(Aeva Technologies)均位於歐洲或美國,但中國在這一行業中也已成為重要參與者,如合賽集團(Hesai Group)等。
美國國防部在十月表示,計劃將合賽集團重新列入與中國軍方合作的公司名單中。
—
這篇報告揭示了中國激光雷達技術在美國國防領域的潛在風險,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更是涉及國家安全的深層次議題。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國家間的競爭也愈演愈烈。美國在面對來自中國的技術威脅時,必須加強本土技術的研發和供應鏈的多元化,才能確保其防務和基礎設施的安全。
此外,這一情況也反映出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對於其他國家而言,這也是一個警示,需謹慎選擇技術合作夥伴,以避免未來可能的安全隱患。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根據網上資料所翻譯及撰寫,過程中沒有任何人類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