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中國機械狗銷量爆升 超越美國人形機械人競賽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立即升級 🔗

中國機械狗領先美國人形機械人?ARK分析師:Tesla、Figure、Apptronik存在明顯短板

中國機械人公司Unitree去年賣出23,700台機械狗(四足機械人),ARK Invest分析師認為,這批機械狗所累積的大量數據,或會令中國在發展人形機械人領域上,超越美國,對Elon Musk旗下Tesla、Figure AI及Apptronik等公司構成戰略威脅。

數據優勢:中國機械狗低價量產,遠超美國對手

ARK Invest首席未來學家Brett Winton指出,美國現時在發展人形機械人計劃上,存在一個明顯的戰略漏洞。相比Tesla、Figure AI和Apptronik等美國公司,中國Unitree憑藉機械狗的高銷量,掌握了大量現實世界的行走及導航數據,這對訓練人形機械人AI極具價值。

Winton解釋,四足機械人(機械狗)由於售價較低,可以大量投放市場,收集到的數據更接近人形機械人在現實環境下的行為模式,遠比自動駕駛汽車的數據更貼近人形機械人未來的應用場景。

他強調,這些數據能幫助人形機械人學習如何在建築物、狹窄通道和崎嶇地形中自如移動。Winton直言:「如果可以選擇,人形AI團隊一定會寧願有三百萬台機械狗的數據,也不會選三百萬台無人駕駛的士(robotaxi)的數據,當然兩者兼備就更好。」

以售價而言,Unitree在2024年售出23,700台機械狗,每台售價2,700美元;而美國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出品的Spot機械狗,單價高達74,500美元。低價策略令Unitree能夠快速擴大用戶基數,大量收集現實數據,這對訓練人形機械人AI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優勢。

Winton總結:「四足機械人車隊能夠為人形機械人項目提供極具戰略價值的數據,這正是Tesla、Figure和Apptronik現時產品組合的明顯短板。」

AI與機械人賽跑:中美角力日趨激烈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路透社報道,著名AI未來學家Ray Kurzweil創辦的Beyond Imagination公司,剛剛獲得Gauntlet Ventures 1億美元B輪融資,估值升至5億美元。這反映人形機械人及AI領域正吸引大量資本和創新力量。

另一方面,Elon Musk日前透露,Tesla的Optimus人形機械人已經開始能夠「像人類一樣透過觀看YouTube影片學習新技能」。不過,Tesla的生產卻受到中國對稀土磁鐵出口的新限制影響,這些磁鐵是Optimus機械人關鍵部件。Musk在第一季度財報會議上坦言,雖然年底前可能有數千台Optimus準備就緒,但量產時間仍有不確定性。

美股相關走勢

Tesla股價周二上升6.94%,盤後再升1.26%。今年以來累跌4.32%,但過去一年則勁升105.31%。根據Benzinga Edge分析,Tesla短、中、長線價格走勢均屬強勁,但估值指標僅處於第8.69百分位,反映市場對其未來盈利能力仍有疑慮。

追蹤美股大盤的SPDR S&P 500 ETF Trust(SPY)及Invesco QQQ Trust ETF(QQQ)同日分別升2.08%及2.35%。不過,三大指數期貨於周三早段則回落。

編輯評論:數據才是未來AI機械人的「燃料」,中國低價策略或成遊戲規則改寫者

這宗新聞表面上是中美機械人企業的技術和市場競賽,但本質上反映了「誰掌握數據,誰就有未來」的AI時代鐵律。Unitree機械狗的低價量產策略,正好突破了過往高科技產品「小眾、高價、慢數據」的局限,令中國企業能在現實世界快速累積大量、多樣化的行走數據,這些數據正是訓練AI機械人最寶貴的資源。

美國企業如Tesla、Figure、Apptronik雖然在AI算法和機械設計上具備先發優勢,但若欠缺龐大的現場數據,「紙上談兵」難以快速落地。正如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最終勝出的往往不是技術最頂尖者,而是能夠將技術大規模商業化、並且用真實世界數據持續優化的企業。

另一方面,這亦揭示了「軟硬結合」和「閉環生態」的重要性。中國企業不單止賣機械狗,更是賣一個能持續收集、反饋、優化AI的數據閉環。這種模式一旦成熟,將會對AI機械人產業的全球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對香港及亞洲創科產業來說,這場中美AI機械人數據賽跑提供了一個關鍵啟示:不單要追求技術突破,更要思考如何用創新商業模式,快速規模化落地,並建立屬於自己的數據資產。未來,數據才是真正的「燃料」,而不只是硬件的「馬力」。

最後,全球科技競賽正進入「數據為王」的新階段,誰能用最短時間建立最大規模、最真實的數據閉環,誰就更有機會主導未來人形機械人和AI產業的發展方向。這場比賽,遠未分勝負,但中國的「低價高量」策略,已經為全球產業格局投下了一顆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