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中國科技巨頭高考期間暫停AI工具,防範AI作弊新風險
中國科技企業齊心暫停AI功能,守護高考公平
為確保高考(Gaokao)考試的公正性,中國的科技巨頭如阿里巴巴、騰訊等,在考試期間臨時關閉了其平台上一些關鍵的人工智能(AI)功能。這一策略旨在遏制利用AI進行作弊的風險,保障全國最重要的學術考試之一的誠信。
高考每年都影響著中國數以百萬計學生的命運,競爭激烈,社會關注度極高。隨著AI技術近年來突飛猛進,生成式AI工具能夠快速回答問題、撰寫文章甚至破解複雜數學題,這為考生提供了新的作弊手段。為此,騰訊、阿里巴巴等公司選擇在高考期間暫停其AI助手、文字識別、語音翻譯等高風險功能,防止考生在考場內外利用這些工具獲取不正當優勢。
這些措施包括暫停AI聊天機械人、圖片識別、即時翻譯等服務。部分平台甚至在用戶嘗試使用相關功能時會彈出提示,解釋暫停原因並呼籲大家共同維護考試公平。據悉,這些功能會在考試結束後逐步恢復。
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高考的公平性,過去已經投入大量資源打擊傳統作弊手段,例如無線電干擾、金屬探測、身份驗證等。隨著科技進步,AI帶來的新型作弊風險成為監管部門和科技企業的新戰場。今次大規模暫停AI服務,反映出當局與企業對AI技術潛在負面影響的高度警惕。
編輯評論:AI防作弊,公平與創新如何取捨?
中國高考期間全面暫停AI工具,這一舉措表面上看是對考試誠信的堅決維護,但背後其實折射出全球教育界面對AI時代的深層困惑。AI的普及讓作弊變得更加隱蔽和技術化,單靠傳統監考手段已難以完全應對。中國科技巨頭這次選擇主動「自斷一臂」,體現出企業社會責任感,但同時也暴露出AI監管的技術與倫理兩難。
一方面,這種一刀切的暫停雖然有效,但也犧牲了AI工具在其他正常場景下的便利性和創新價值。假如AI已經成為日常學習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否每逢大考都要「全城停AI」?這對用戶體驗、技術發展和產業生態都會帶來長遠影響。
另一方面,這亦啟示我們,教育評核方式亟需與時並進。AI作弊只是表面現象,更深層的問題是現行考試制度是否過於依賴死記硬背和標準答案?未來的教育應否更重視批判性思維、創意表達和綜合能力,讓AI成為促進學習的工具,而非只是一個需要防範的「敵人」?
這場AI防作弊攻防戰,其實是科技、教育、倫理三者博弈的縮影。香港、甚至全球的教育界都應該從中吸取經驗,思考如何在保障公平和推動創新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未來,或許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停用AI」,而是建立一套更智慧、更具包容性的監管和評核體系,讓AI真正成為教育的助力,而非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