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中國政府嚴控「再肥育」養豬行為 力求穩定豬肉市場價格
記者:曹雅琳、劉易斯·傑克遜
北京消息 — 近期中國農戶及小型養殖企業愈來愈多選擇從大型養豬場購買已達市場規格的生豬,再進行「再肥育」,即把豬隻再餵養數月,讓體重增加40至50公斤,從而押注豬肉價格上升。不過,政府正加強打擊這種投機行為,意圖透過減少生豬體重來緊縮市場供應,穩定豬肉價格。
對於小型養殖戶而言,「再肥育」是一種賭博策略,透過從大規模生產者手中買入成年豬隻,再餵養幾個月以增重,期望未來豬肉價格上漲能帶來更大利潤。
然而,分析員指出,監管部門擔憂這種行為會引起價格劇烈波動,且浪費飼料。與此同時,國家正積極推動減少糧食用於畜牧飼料,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戰加劇背景下,中國希望降低對進口食品的依賴。
瑞銀農業蛋白質資深分析師潘晨俊表示:「這種做法可能導致短期內供應短缺,隨後又出現過剩,造成價格大幅波動,令市場不穩定。」他續稱:「政府似乎決心穩定當前仍偏低的豬肉價格,同時保護小農戶免受損失,並遏制投機行為。」
中國最大養豬企業牧原股份在五月底向國營《北京新聞》透露,已停止向進行再肥育的養殖戶供貨,此前有關政策會議將打擊該行為的傳言曾刺激相關豬企股價上升。
據多位消息人士透露,打擊行動已展開,其中廣東省尤為嚴格執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牧原股份對路透社的置評請求未予回應。
作為全球最大豬肉消費國,中國目前面臨需求疲弱及供應過剩,導致利潤空間收窄。
根據MySteel數據,自今年二月以來現金豬價徘徊在每公斤14元左右,較去年八月最高時的21元大幅回落。
Bric農業集團高級分析師林國發指出,再肥育使豬肉供應在豬隻上市時增加,但當市場價格已經下跌時,會使跌勢更加嚴重。他解釋稱,一頭150公斤的豬能產出約115公斤豬隻的142%豬肉。
隨着中國推動減少糧食用於飼料,尤其在中美貿易戰加速其轉向非美國大豆來源的背景下,飼料效率成為關注焦點。
潘晨俊指出,豬隻在約120公斤時飼料轉化效率最高,超過這個重量後,豬隻的飼料消耗增加,但增重效果下降。
—
評論與啟示
中國政府嚴控「再肥育」行為,背後反映出多重經濟與政策考量。首先,這種做法雖然短期內能讓小型養殖戶藉由押注價格上升獲利,但實際上加劇了市場供應的波動性,對整體產業穩定不利。從宏觀角度看,價格劇烈波動不僅打擊消費者信心,也令養豬產業的長遠規劃難以推進。
其次,糧食資源的有效利用成為中國農業政策核心。中國作為糧食進口大國,希望減少對外依賴,推動飼料結構優化,抑制不必要的飼料浪費,這對環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再者,這場打擊行動展現了政府在市場干預與支持小農戶之間的微妙平衡。如何既能穩定市場價格,又不讓小型養殖戶因投機受損,是政策制定者需要仔細考量的難題。
最後,中美貿易摩擦加速了中國農業供應鏈的調整,減少對美國大豆等飼料原料的依賴,這不僅是經濟策略,更是食品安全戰略的重要一環。
總結來說,政府打擊再肥育的措施是為了打造更健康、更可持續的豬肉市場。未來,養豬業者需更多依靠科學養殖和市場信息,而非投機炒作,才能穩健發展。這也反映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艱難轉型過程,值得業界與政策制定者密切關注。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