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中國強烈譴責美國全球禁用中國芯片 警告涉事者將承擔法律責任
中國商務部於週三(21日)嚴詞批評美國試圖在全球範圍內禁止中國高端計算芯片的行為,直斥這是「單邊霸凌及保護主義」的典型例子,嚴重破壞全球半導體產業及供應鏈。部門發言人更警告,任何執行或協助美國相關措施的組織或個人,將面臨中國法律的追究。
美國商務部近期發布指引,以所謂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則為由,企圖對中國高端計算芯片,包括特定華為昇騰芯片,實施全球禁令。商務部發言人指出,美國此舉剝奪其他國家發展高端計算芯片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產業的權利,並批評美國濫用出口管制,打壓中國,違反國際法及基本國際關係準則,嚴重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亦損害中國的發展利益。
發言人強調,美國措施涉嫌對中國企業實施歧視性限制,任何執行或協助執行有關措施的組織或個人,可能違反中國法律法規,須承擔法律責任。中方促請美方立即糾正錯誤行為,遵守國際經貿規則,尊重各國在科技發展上的合法權利。中方將密切關注美方措施的進展,並堅決採取行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美國制裁難以奏效 專家:自食其果
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制裁再度升級,中國專家認為,這反映美國在科技競爭中的「深層焦慮」。專家指出,這些制裁最終將反噬美國本土芯片企業,因為失去中國市場將令美國企業承受巨大損失。
5月13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加強全球半導體出口管制,警告業界使用中國先進計算集成電路(IC)包括華為昇騰系列芯片,可能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並可能面臨美國工業與安全局(BIS)的執法行動。指引明確將華為昇騰910B、910C及910D等AI芯片列為受限制項目。
近年來,美國不斷加碼對中國芯片行業的制裁,針對中國在人工智能及高性能計算等領域的突破。業界分析認為,這是華府對中國科技實力迅速崛起的焦慮反應。業內資深分析師馬繼華直言,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更多是基於猜測,缺乏確鑿證據,反映制裁的無理性,也說明美國對中國先進芯片技術進步的深層不安。
馬繼華指出,以往美國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嘗試大多未能奏效,中國半導體產業反而持續壯大,今次全球禁令亦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據美國科技媒體Wccftech報道,華為昇騰910B AI芯片在訓練性能上已超越NVIDIA A100達20%。日本瑞穗金融集團分析師Vijay Rakesh更預計,2025年華為昇騰910a/b/c芯片在中國出貨量將達70萬片。
華為亦在AI基礎設施領域創新,華為雲副總裁黃瑾日前宣布,華為雲創新推出CloudMatrix 384超級節點,能將384張加速卡聯結為一台超級雲伺服器,峰值算力高達300 petaflops,較業界同類產品高出67%。
中國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表示,美國真正擔憂的是華為實現技術自立,這不僅令華為減少對美國技術依賴,甚至有望在某些領域超越美國主導地位。他同時警告,將中國排除於全球芯片供應鏈之外並不現實,反而會嚴重損害美國半導體產業及其企業利益。美國芯片巨頭Nvidia亦公開反對美國新一輪限制措施。
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直言,美國對中國AI芯片的出口管制是「失敗的」,並批評相關規則的基本假設已被證明是錯誤的。儘管受出口限制影響,Nvidia正計劃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以維持在中國的競爭力。黃仁勳早前亦指出,中國AI市場未來兩三年有望達到500億美元,錯失這一市場將是「巨大的損失」。
中國有決心反制 反制工具充足
面對美國濫用出口管制及長臂管轄,中國專家強調,中國有決心及充足手段維護自身正當權益。中國於今年3月底實施《反外國制裁法》配套規定,進一步完善反制措施及執法力度。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石曉莉表示,若美國繼續推進霸權措施,中國必將作出回應,中國擁有多元且有效的反制工具,既能保障自身權益,亦符合國際常規。
本週早些時候,商務部發言人批評美國此舉嚴重破壞中美日內瓦高級別會談達成的共識,敦促美方糾正錯誤,與中方共同維護雙邊經貿關係的可持續、長遠和互利發展。
編輯評論:科技冷戰下的「雙輸」格局與香港的啟示
這場中美芯片戰,其實已經遠遠超越純粹的商業競爭或技術封鎖,反映出全球科技產業鏈的深度依賴和互相牽制。美國試圖用「長臂管轄」手段,將中國高端科技企業排除在全球市場之外,表面上是為了國家安全,實際上卻是對自身地位不穩的恐慌回應。這種做法短期內或許能拖慢中國部分企業的發展,但長遠來看,既無法扭轉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趨勢,反而加速中國自主創新和產業鏈本地化,令美國企業失去龐大市場,成為真正的「雙輸」。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反制不僅是被動防守,而是逐步建立起一套與國際接軌、具備威懾力的法律體系,這對全球企業和跨國供應鏈都是一個明確信號:單邊主義和技術霸權只會令全球產業更加分化和不穩定。
對香港這個國際科技樞紐而言,這場「科技冷戰」既是風險,也是機遇。香港作為中外科技合作的重要橋樑,必須審慎應對外部政策風險,同時積極尋找在新興產業鏈中的定位。未來,如何在國際規則和國家利益之間取得平衡,將考驗香港的智慧和靈活性。
總結而言,中美芯片戰的「升級」只會令全球科技格局加速重塑,任何一方試圖「一刀切」排斥對手,最終都難以避免自傷。真正的贏家,將是那些能夠在開放合作、技術創新與合規經營間找到新平衡的企業和地區。